[发明专利]一种牵引绳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90521.5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18 | 分类号: | B60D1/18;B60D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金玺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绳 方法和装置 牵引车 车辆牵引 车速控制 牵引车辆 软牵引 车速 安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牵引绳的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车辆或第二车辆的车速;根据所述车速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所述牵引绳用于所述第一车辆牵引所述第二车辆。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软牵引中很容易导致被牵引车与牵引车之间发生碰撞,导致次生事故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使牵引车辆的时候更加安全,避免了次生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绳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发生抛锚等意外事故时,此时需要对发生抛锚的车辆进行牵引,对车辆进行牵引时可以采用软牵引和硬牵引两种方式中的一种。由于软牵引操作简单,牵引绳容易获得,而硬牵引时需要使用专业工具,所以大部分情况会采用软牵引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牵引。
发明人在实现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当采用软牵引对车辆进行牵引时,很容易导致被牵引车与牵引车之间发生碰撞,导致次生事故。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牵引绳的控制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车速控制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的方式,解决了软牵引中很容易导致被牵引车与牵引车之间发生碰撞,导致次生事故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使牵引车辆的时候更加安全,避免了次生事故的发生。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牵引绳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车辆或第二车辆的车速;
根据所述车速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所述牵引绳用于所述第一车辆牵引所述第二车辆。
此外,所述根据所述车速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包括:根据所述车速与所述牵引绳的长度的正比关系控制所述牵引绳的长度。
此外,所述车速与所述牵引绳的长度的正比关系为:
所述牵引绳的长度=所述车速x第一系数+所述车速x所述车速÷第二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至1之间的数值,所述第二系数取值范围为100至200之间的数值。
此外,所述根据所述车速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包括:通过与所述牵引绳连接的绕绳装置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所述牵引绳的长度,所述绕绳装置上缠绕有所述牵引绳,所述绕绳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辆或所述第二车辆上。
此外,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绕绳装置上的所述牵引绳用尽,则发出警报。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牵引绳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车辆或第二车辆的车速;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速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所述牵引绳用于所述第一车辆牵引所述第二车辆。
此外,所述根据所述车速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包括:根据所述车速与所述牵引绳的长度的正比关系控制所述牵引绳的长度。
此外,所述车速与所述牵引绳的长度的正比关系为:
所述牵引绳的长度=所述车速x第一系数+所述车速x所述车速÷第二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至1之间的数值,所述第二系数取值范围为100至200之间的数值。
此外,所述根据所述车速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牵引绳的长度包括:通过与所述牵引绳连接的绕绳装置的转动控制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第二车辆之间所述牵引绳的长度,所述绕绳装置上缠绕有所述牵引绳,所述绕绳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辆或所述第二车辆上。
此外,所述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用于若所述绕绳装置上的所述牵引绳用尽,则发出警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0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设在机动车轮轴处的特小型自泵装置
- 下一篇:水陆两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