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双环戊二烯制备高纯度环戊二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1239.9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9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艾抚宾;杨立国;乔凯;方向晨;徐彤;祁文博;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22 | 分类号: | C07C4/22;C07C7/04;C07C1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环戊二烯 制备 纯度 环戊二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双环戊二烯制备高纯度环戊二烯的方法。双环戊二烯与循环的馏分油轻组分进入加热器,经过加热并发生部分分解后,进料至进料段;而分解产物、汽化的馏分油轻组分向上流动。环戊二烯从精馏塔顶抽出,经过冷却后,一部分作为产品,另一部分作为塔顶回流;馏分油轻组分从蒸馏塔上部侧线采出,循环回加热器;未分解的双环戊二烯自上往下流动进入提馏段,与从塔釜中蒸发上来的馏分油气相组分混合、接触,被加热并逐步分解为环戊二烯。本发明的方法,加热媒介体与被加热物料直接进行接触、混合、传质和传热,解决了因加热不均而产生结焦的问题,可以实现较高的目的产物的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环戊二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由双环戊二烯经热裂解制备环戊二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戊二烯(Cyclopentadiene, CPD),又名1,3一环戊二烯、环戊间二烯,无色透明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液体。环戊二烯具有共扼双键和亚甲基上的活泼氢原子,可进行多种反应。作为重要的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环戊二烯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农药、橡胶、塑料、香料、医药、阻燃剂、不饱和树脂等生产,此外还作为大比重航空煤油及燃料添加剂等。
目前,环戊二烯在工业上的生产方法多是采用双环戊二烯(DCPD)热解聚法,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液相间接加热解聚法;其二是液相直接加热解聚法。
文献资料1(环戊二烯选择加氢生产环戊烯,孟祥禄,侯玲,宋研.辽宁化工,第38卷第10期,2009年10月)介绍了一种液相间接加热解聚法。该方法为间接加热,釜底温度控制为170~190℃。该方法优点是成熟易实现。但是缺点是:加热物料与加热体的器壁温差较大,有局部过热问题,加热温度较高,双环戊二烯易形成高聚物,容易结焦。为了缓解双环戊二烯受热而结焦,需要向物料中加入少量的阻聚剂。
为了解决间接方式的缺点,文献资料2[连续反应—精馏法制备环戊二烯(CPD) 王亚红,曲小妹,祝波,韩庆国.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第20卷第4期,2003年12月]介绍了一种液相间接加热解聚法。该方法为间接加热解聚法。该方法使用一个反应精馏装置用于热解聚DCPD。具体操作过程为,将导热油加入到热分解器和再沸器至满,然后升温到260~300℃,再将DCPD和导热油的混合物以一定速率连续地加到热分解器中,CPD气化,解聚成CPD后进入精馏柱,塔顶馏出较高纯度的CPD,少量DCPD及副产物于塔底再沸器加热后再次精馏.釜液可循环使用,未反应的DCPD和新的DCPD一起作为热分解的原料,再进入反应-精馏装置。
该方法进料为导热油直接加热,釜底再沸器为导热油,加热温度为260~300℃。该方法的优点是进料改进较好,能够减小加热体与物料之间的温度差。但其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釜底再沸器但仍然为间接加热,改进不大,原来传统的加热方式所存在的容易结焦的问题依然存在,产品收率也较低。另外,导热油因沸点较高,在塔体内(提馏段及精馏段)的汽-液传质、传热方面几乎无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蒸馏塔的精馏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供了一种由双环戊二烯生产环戊二烯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双环戊二烯直接加热进行热解聚,该方法的加热体与被加热物料温差可控,并且温差小;加热温度更均匀,且无热点产生;解决了因加热不均而产生结焦的问题。
本发明的由双环戊二烯生产环戊二烯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双环戊二烯与循环的馏分油轻组分连续进入加热器内,经过加热并发生部分分解后,直接进料至精馏塔的进料段;
(2)而包括已分解产物、气化的双环戊二烯和汽化的馏分油轻组分(与来自提馏段的分解产物环戊二烯)的物料向上流动,进行传质和传热;已分解的产物环戊二烯从精馏塔顶抽出,经过冷却后,一部分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另一部分作为回流循环回精馏塔的上部;而馏分油轻组分从蒸馏塔的上部侧线采出,循环回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1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水溶性肥料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由双环戊二烯生产环戊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