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3085.2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8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新红;关法硕;王莉;殷仕超;谭杰;邓蓬博;孙灵硕;郭吉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4B1/00 | 分类号: | B44B1/00;B44B1/06;B44B3/00;B44B3/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孙方旭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绘图 打印模块 激光雕刻 转换模块 广域 双头 控制模块 运动模块 雕刻 一体机 有效地实现 工作效率 模块对准 运动控制 占用空间 工作头 转换 灵活 加工 | ||
1.一种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模块、绘图打印模块、激光雕刻模块、双头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绘图打印模块、激光雕刻模块分别固定在双头转换模块的两侧,双头转换模块设置在运动模块上,控制模块控制双头转换模块对绘图打印模块、激光雕刻模块的位置进行转移,控制模块对运动模块进行控制,将绘图打印模块、激光雕刻模块对准待加工物体,运动模块包括4个步进电机支座、4个转向连杆、8根短轴、2个圆柱销、大齿轮、4个步进电机、4个万向轮、4个下轮盘、4个上轮盘、转向盘、工作底盘、小齿轮,工作底盘呈环状结构,沿环状外轮廓均布4个工作底盘连接耳,每个工作底盘连接耳固定在上轮盘与下轮盘之间,每个上轮盘的上表面固定一个步进电机支座,步进电机固定在步进电机支座上,万向轮安装在下轮盘下方,步进电机驱动万向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通过电机驱动,大齿轮固定在工作底盘上,转向盘固定在大齿轮上,转向盘的外缘轮廓均布4个转向盘连接耳,每个转向盘连接耳上开设轴孔,转向连杆的一端通过短轴与转向盘连接耳连接,转向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短轴与下轮盘连接,转向盘上对称开设圆弧槽孔一和圆弧槽孔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平定位模块,调平定位模块由三个水银开关、三个推杆电机、蓝牙模块、红外测距模块组成,蓝牙模块、红外测距模块对待加工物体的位置进行监测,将监测信息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推杆电机运动,将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整机撑起,三个水银开关设置在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的机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双头转换模块包括套筒、第一带槽口连杆、第二带槽口连杆、4根连杆、第一连接转盘、第二连接转盘、3D打印喷头连接座、激光模组连接座、连接轴、机架一、机架二、2个电机、微型推杆电机一、微型推杆电机二、微型推杆电机三、微型推杆电机四,其中激光雕刻模块固定在激光模组连接座上,激光模组连接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带槽口连杆的一端、第二带槽口连杆的一端,绘图打印模块固定在3D打印喷头连接座上,3D打印喷头连接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带槽口连杆的另一端、第二带槽口连杆的另一端,第一带槽口连杆、第二带槽口连杆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转盘和第二连接转盘的内侧,第一带槽口连杆、第二带槽口连杆结构相同,套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带槽口连杆的中心处、第二带槽口连杆的中心处固定连接,第一带槽口连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槽口一、槽口二,第二带槽口连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槽口三、槽口四,连接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机架一、第一连接转盘、第一带槽口连杆的中心处,连接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机架二、第二连接转盘、第二带槽口连杆的中心处,3D打印喷头连接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与第一连接转盘、第二连接转盘连接,激光模组连接座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杆与第一连接转盘、第二连接转盘连接,微型推杆电机一的推杆穿过连杆一、槽口一和激光模组连接座的一侧,微型推杆电机四的推杆穿过连杆四、槽口三和激光模组连接座的另一侧,微型推杆电机二的推杆穿过连杆二、槽口二和3D打印喷头连接座的一侧,微型推杆电机三的推杆穿过连杆三、槽口四和3D打印喷头连接座的另一侧,2个电机分别连接在连接轴的2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机架一、机架二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机架一的横梁的中心处开设圆孔一,机架二的横梁的中心处开设圆孔二,第一连接转盘的中心处设置,第二连接转盘,2个电机为电机一和电机二,电机一与通过圆孔一的连接轴的一端连接,电机二与通过圆孔二的连接轴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广域式绘图雕刻一体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带槽口连杆的中心处设置圆孔九、第二带槽口连杆的中心处设置圆孔十,套筒设置在圆孔九和圆孔十的同轴心位置,套筒中间为直径8mm的通孔,第一连接转盘和第二连接转盘的中心处分别开设圆孔三、圆孔四,在圆孔三的两侧对称开设圆孔五、圆孔六,圆孔四的两侧对称开设圆孔七、圆孔八,圆孔五、圆孔六、圆孔七、圆孔八分别与一个连杆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30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