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黄颗粒菌种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4797.6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田雪梅;张国利;王光远;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38;C12N11/02;A01G18/4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菡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菌种 制备 激发子 真菌 谷物 培养基质 带壳 桑黄 菌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 菌种活力 桑黄菌丝 混合物 蔗糖 胞外酶 石膏粉 熟化 接种 生长 | ||
1.一种桑黄颗粒菌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准备原料:带壳/带皮谷物、石膏粉、蔗糖和真菌激发子;其中,带壳谷物96-98%、石膏粉1-2%、蔗糖1-2%,三者的总量为100%,所述%为质量百分数;真菌激发子的质量为带壳谷物、石膏粉和蔗糖总质量的0.0015%;
二、带壳谷物在水中浸泡至吸水充足,然后煮制至无白心时捞出、沥干表面水分,得熟化谷物;
三、将石膏粉、蔗糖、真菌激发子与熟化谷物混合,得培养基质;
四、将培养基质置于培养容器,然后灭菌;所述培养基质占培养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二;
五、将桑黄液体菌种接种于培养容器中的培养基质,于25-30℃恒温、避光、静置培养至菌丝充满培养容器,即得桑黄颗粒菌种;
所述真菌激发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0g菌株菌丝体用200-400mL质量浓度为70%乙醇浸泡24h后,5000r/min离心20-30min,收集残渣;
(2)向步骤(1)收集的残渣中加入100-200mL蒸馏水,100℃提取1-2h,5000r/min离心20-30min,分别收集上清液、残渣;
(3)步骤(2)收集的残渣按步骤(2)的方法重复1次;
(4)合并步骤(2)和(3)收集的上清液,加入800-1600mL的质量浓度为95%乙醇醇沉24h,5000r/min离心30min后收集沉淀;所得沉淀即为真菌激发子;
所述菌株为T型异担子菌或薄多年卧孔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物为谷子、高粱、大麦、小麦、玉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桑黄液体菌种以50mL/kg的接种量接种后第5-8天,晃动培养容器,使已长及未长菌丝的谷物颗粒混合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容器为配有通气滤膜瓶盖的组培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47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