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电检测的枪弹外观缺陷自动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4812.7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杰;佟新鑫;朱丹;王明;刘松;岳成海;贾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枪弹 检测 入料 图像处理系统 自动识别系统 分选单元 光电检测 控制系统 外观缺陷 相机 滑道末端 面积覆盖 体部图像 物料通过 兼容性 视场角 通过性 滑道 拼接 保证 采集 图像 | ||
本发明涉及基于光电检测的枪弹外观缺陷自动识别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入料控制单元、V型滑道、检测单元、分选单元;所述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与入料控制单元连接,入料控制单元连有V型滑道,滑道末端与分选单元连接;滑道上设有检测单元。本发明其检测效率高,检测面积覆盖全面,检测缺陷全面。采用周围的8个相机同时采集8幅图像每个相机的视场角能够获得与枪弹轴线成110°的体部图像信息,从而保证准确的对枪弹的体部缺陷进行检测。V型滑道通过拼接组成V字型,该结构具有很好的通过性及兼容性,可以保证大多数圆柱及圆锥形物料通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检测领域,具体包括光学成像、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及输料系统组成的一个用于检测枪弹外观缺陷的自动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光电检测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采用固定角度及强度的可见光将物体表面照亮,通过工业相机捕获物体表面的二维图像信息,通过后期处理对图像进行分析后判断物体表面缺陷的种类及缺陷大小,并最终由控制系统进行判断是否为合格产品。目前光电检测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如产品线外包装质量、信息检测,透明液体内杂质检测等。但大多是只能针对形状规则物体,且只能对物体的一个固定表面进行检测,无法实现复杂曲面物体的全方位缺陷检测。
枪弹外观缺陷检测目前由人工完成,工作中采用日光灯照射枪弹表面,通过旋转枪弹使操作人员可以看清枪弹表面的缺陷。由人工判断缺陷大小及种类并进行分选。
目前用于枪弹外观缺陷检测的输料系统主要有:1、链式传送结构。即:在链条中间开比枪弹稍大的空槽,通过链条推动枪弹旋转并前进;2、丝杠式传送结构。即:将丝杠的螺纹部分做成与枪弹直径相当的轮廓,通过丝杠的旋转带动枪弹旋转前进。这两种结构都需要枪弹进行旋转,应用过程中常出现转动不均匀甚至部分缺陷大的枪弹出现无法旋转的情况,导致无法获取枪弹表面的全部图像信息,无论人工还是自动检测系统都无法对缺陷进行准确的判断。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枪弹外观缺陷检测手段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枪弹外观缺陷自动识别系统,其检测效率高,检测面积覆盖全面,检测缺陷全面。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光电检测的枪弹外观缺陷自动识别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入料控制单元、V型滑道、检测单元、分选单元;所述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与入料控制单元连接,入料控制单元连有V型滑道,滑道末端与分选单元连接;滑道上设有检测单元;
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用于控制入料控制单元使枪弹送入V型滑道;并接收检测单元采集的图像进行识别;
入料控制单元,用于将枪弹进行提升后整理并排序,依次送入V型滑道;
检测单元,用于对V型滑道中的枪弹采集图像;
分选单元,用于根据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的识别结果将V型滑道中的枪弹分类。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三维检测单元、弹头检测单元、弹底检测单元、速度及长度测量单元、侧面检测单元;依次设于V型滑道上;
三维检测单元,包括彩色面阵相机,设于V型滑道上方;用于获得枪弹底火部位的三维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深度缺陷;
弹头检测单元,包括彩色面阵相机,设于V型滑道上方;用于获得枪弹弹头的二维图像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检测弹头的缺陷;
弹底检测单元,包括彩色面阵相机,设于V型滑道上方;用于获得枪弹底部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检测弹底部位的缺陷;
速度、长度测量单元,由若干组等间距放置的激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设于V型滑道的两侧V型板上;用于通过枪弹依次经过每个传感器的时间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获得枪弹在V型滑道的速度及枪弹的长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4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