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9883.6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4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香取孝宜;松本学;湊宗笃;横地信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座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以抑制座椅靠背框架针对外部载荷所产生的变形。交通工具用座椅(S)具有座椅靠背框架(F2),座椅靠背框架(F2)包括:第1及第2侧框架(8、9),其具备经由靠背倾角调节机构(41、42、43)与座椅坐垫框架(F1)结合的下端部;以及上部框架(10),其架设在第1与第2侧框架的上部之间,第1侧框架具有开放截面结构,第2侧框架具有封闭截面结构,在第1侧框架的上部以封闭开放截面结构的方式结合有增强部件(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车辆等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有:支承座椅坐垫的座椅坐垫框架、支承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以及使座椅靠背框架以能够调节角度的方式与座椅坐垫框架结合的靠背倾角调节机构(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座椅靠背框架具有左右一对侧框架和架设在一对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之间的上部框架。右靠背侧框架及上部框架形成为封闭截面结构,左靠背侧框架形成为开放截面结构。右靠背侧框架的下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座椅坐垫框架上,左侧框架的下端部借助靠背倾角调节机构以能够调节角度的方式固定在座椅坐垫框架上。此外,在右侧框架的上端部上设有引导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导向器。该交通工具用座椅中,能够较薄地形成左靠背侧框架,并且能够将其他部件配置在左靠背侧框架的内侧,从而能够高效地配置框架及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9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将左靠背侧框架设为开放截面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左靠背侧框架与右靠背侧框架及上部框架相比刚性低,对于外部载荷,应力容易集中于左靠背侧框架、以及左靠背侧框架与上部框架之间的结合部,左侧框架的结合部容易产生变形。尤其,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右靠背侧框架的上端部设有安全带导向器的情况下,经由座椅安全带及安全带导向器输入的载荷导致左靠背侧框架的结合部容易产生变形。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背景,课题在于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抑制座椅靠背框架针对外部载荷所产生的变形。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S的特征在于,具有座椅靠背框架F2,该座椅靠背框架F2包括:第1及第2侧框架8、9,它们具有经由靠背倾角调节机构41、42、43与座椅坐垫框架F1结合的下端部;以及上部框架10,其架设在所述第1与第2侧框架的上部之间,所述第1侧框架具有开放截面结构,所述第2侧框架具有封闭截面结构,在所述第1侧框架的上部以封闭所述开放截面结构的方式结合有增强部件30。
根据该结构,第1侧框架的上部与增强部件协同地形成封闭截面结构,因此第1侧框架的刚性提高,抑制了变形。由此,施加于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外部载荷从上部框架经由第1及第2侧框架、靠背倾角调节机构高效地传递至座椅坐垫框架。此外,第1侧框架的下部成为开放截面结构,因此能够使第1侧框架薄,从而紧凑化。此外,能够在第1侧框架的内侧配置其他部件或装置。
此外,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所述上部框架的侧端部及所述第1侧框架的上端部中的一方形成向另一方侧弯曲的弯曲部23,所述增强部件沿着所述弯曲部延伸。
根据该结构,上部框架与第1侧框架通过弯曲部平滑地连接,因此抑制了应力向上部框架与第1侧框架之间的结合部集中。此外,弯曲部通过增强部件增强,因此进一步抑制了上部框架与第1侧框架之间的结合部的变形。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所述第1侧框架形成所述弯曲部。
根据该结构,利用弯曲部的立体结构提高了第1侧框架的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9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