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3945.0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0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郭驰;杜朝阳;张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40B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姚亮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来源 核酸 免疫细胞 检测 甲基化检测 特异性变异 核酸文库 基因测序 提取核酸 肿瘤发生 外周血 构建 足量 制备 肿瘤 | ||
本发明是关于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具体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的样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提取核酸,以用于构建核酸文库,进而用于进行基因测序和/或甲基化检测。本发明的技术,可以在肿瘤早期甚至超早期,从外周血中获取足量的肿瘤来源核酸,实现对肿瘤发生及其特异性变异情况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技术,具体是关于一种制备用于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的样品或核酸文库的方法,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提取核酸,以构建检测肿瘤来源核酸的核酸文库,进行基因测序和/或甲基化检测。
背景技术
肿瘤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死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并且在肿瘤研究和治疗方面也不断大量投入,但是当肿瘤发生局部扩散和远端转移等后期阶段时,现代治疗手段也是一筹莫展,对肿瘤治疗收效甚微;而许多患者的肿瘤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些晚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相反的是,早期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对来说要好很多。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先进的医疗手段对于早期阶段的肿瘤,特别是原位肿瘤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现代医学已经把重点聚焦于肿瘤的早期发现,使肿瘤在发展到晚期之前得到有效的治疗。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由机体应对肿瘤细胞而产生的特异性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和进展,往往特异性出现在肿瘤患者,而在正常人不存在、或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目前发现的具有临床意义的100多种肿瘤标志物中,有一大部分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中,比如许多肿瘤相关抗原(TAA)或肿瘤特异或癌胚抗原,肿瘤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等。这些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的存在给肿瘤早期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可能和便捷途径。
现有的关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肿瘤基因测序以及ctDNA测序技术。其中,肿瘤基因测序是应用肿瘤活检组织提取DNA测序,主要用以辅助诊断和指导个体化用药,该检测技术为有创取样,必须先明确肿瘤病灶发生位置,不能用在早诊筛查领域。ctDNA测序是分离富集外周血中游离的肿瘤DNA并进行测序,目前主要应用集中在肿瘤复发监控、用药指导等方面,然而,由于外周血中ctDNA含量稀少,尤其在肿瘤早期阶段收集不到足够用于测序实验的ctDNA量,故该方法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重点解决在肿瘤早期,甚至超早期阶段,通过微创手段获得足够量肿瘤来源核酸并进行检测的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提取核酸;
构建核酸文库,进行基因测序和/或甲基化检测。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的样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提取核酸,以用于构建核酸文库,进而用于进行基因测序和/或甲基化检测。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的核酸文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提取核酸;
构建核酸文库,以用于进行基因测序和/或甲基化检测而检测肿瘤来源的核酸。
本发明中,是从具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中提取核酸而制备核酸样品,构建核酸文库,进行基因测序和/或甲基化检测,从而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肿瘤来源的核酸。本发明的技术,可以在肿瘤早期甚至超早期,从外周血中获取足量的肿瘤来源核酸,主要是检测外周血中以巨噬细胞为主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内部的与肿瘤相关的遗传信息,可以实现对肿瘤发生及其特异性变异情况的检测,可以直接监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3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