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碳材料造孔剂的三维多孔Fe-N-C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9947.9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兰;袁丽芳;陈雯雯;刘彩娣;程光春;杨贝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9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十六 烷基 甲基 溴化铵 材料 造孔剂 三维 多孔 fe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碳材料造孔剂的三维多孔Fe‑N‑C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三维多孔Fe‑N‑C电催化剂以邻甲基苯胺为C源及N源,FeCl3·6H2O为金属源,CTAB为软模板,SiO2为硬模板,在N2气氛下,经高温煅烧得到。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CTAB的浓度可以准确的控制形成胶束的大小及形状,经过高温煅烧后由于CTAB胶束分解,去除模板后最终可形成大量活性位暴露在表面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保证了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活性位数目并能满足传质需求,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ORR活性。与传统的Fe‑N‑C电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三维多孔结构更有利于氧气的传输与吸附,且制备过程灵活可控,原料价廉易得,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多孔材料Fe-N-C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因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且燃料丰富易得,不受卡诺循环限制等特点,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燃料电池的应用仍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阴极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动力学过程较慢,极大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目前催化ORR性能最好的催化剂是Pt基催化剂,但Pt储量少、价格昂贵、稳定性较差且抗甲醇能力不足,因此,开发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稳定性和低成本的非Pt基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研究较多的铁-氮-碳(Fe-N-C)催化剂由于具有高效的活性位,其性能可与Pt/C相比拟,然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传质的过程中活性位与氧气接触不充分,致使其催化性能下降。三维多孔结构材料不仅有利于进行传质,并且增大了比表面积,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有利于氧气与活性位充分接触反应,从而提高其催化ORR能力。多孔Fe-N-C电催化的制备方法多样,目前造孔的方法主要包括模板法、活化法等,其中模板法主要包括软模板和硬模板法。硬模板法由模板母体决定孔结构,相对于软模板改变孔结构较难,因此需结合软模板制备形貌各异的多孔材料。目前软模板法主要有胶束模板法,乳液法,气泡模板法,因此在用软模板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模板。软模板法的优势在于:调控胶束浓度可控制合成催化剂的孔形貌及孔径的大小,满足催化材料传质及高密度活性位的需求。
Tang等人(Angew.Chem.Int.Ed.2015,54,588-593)以PS173-b-PEO170为软模板,多巴胺为C源、N源,经高温煅烧后由于软模板的分解即可制得多孔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含氮量较高,稳定性好且制作方法简单,但是该催化剂催化ORR性能与Pt/C相比仍待进一步提高,且采用的模板较贵,因此选择低成本,高性能的催化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Wang等人(ACS Catal.2015,5,3887-3893)以CdS@mSiO2为模板,4,4'-联吡啶为C源、N源,FeCl3·6H2O为催化剂,高温煅烧制得Fe-N双掺杂的多层多孔碳中空纳米壳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表现较好的ORR催化性能与较好的稳定性,然而该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存在不足。首先镉(Cd)毒性较大,被镉污染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体危害严重,并且该催化剂制备过程繁琐,制得形貌单一,不利于实际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99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