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4088.2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1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卿子友;孟长建;袁菲;李淼;孙俊成;徐华;梅杏;周遇仁;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1/03 | 分类号: | F16L51/03;F16L2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体 第二外壳体 第一外壳体 对接法兰 内密封 低温连接器 外波纹管 固定头 活动头 薄筒 厚筒 密封 自动补偿密封 内波纹管 对接面 冷收缩 结冰 导柱 内壳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连接器,包括相连接的活动头和固定头。活动头包括有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包括有第一外壳体厚筒体、第一外波纹管、第一外壳体薄筒体和第一对接法兰,第一内壳体包括有第一内壳体主体、第一内波纹管和第一内密封头,内壳体内还设置有导柱;固定头包括有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第二外壳体包括有第二外壳体厚筒体、第二外波纹管、第二外壳体薄筒体和第二对接法兰,所第二内壳体包括有第二内壳体主体和第二内密封头;第一内密封头与第二内密封头连接且密封,所述第一对接法兰与所述第二对接法兰连接且密封。本发明提供的低温连接器在遇冷收缩后,连接处能自动补偿密封,长时间工作后对接面不结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低温连接器主要用于低温介质槽罐、运载火箭低温贮箱等设备与低温介质输送、排泄管路之间的连接,其主要需要解决的难题有三方面:材料遇冷收缩导致密封面密封不严、长时间工作对接面结冰不易分离拆卸、产品轻量化。
民用的低温管路连接通常采用法兰、爪式快速接头连接方式,法兰或爪式快速接头拧紧后,在低温介质环境下材料收缩会导致密封面密封不严,且长时间工作后,法兰对接面会产生大量的结冰,不易分离拆卸。
在运载火箭领域,低温连接器主要有两种方案:
包敷型:传统的方案为在外围包敷一层绝热材料,并通过连接器上的气缸供气提供锁紧力来保持遇冷后的锁紧与密封,该方案保证了筒体部分不结冰,但仍然无法保证对接面不结冰,存在长时间工作后结冰拆不下来隐患。
真空绝热型:某新一代运载火箭采取了真空绝热型低温连接器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对接面结冰的问题,但其整个真空结构非常复杂笨重,需要配套悬挂装置,不易操作,造价昂贵,且真空度存在有效期的问题,其对接锁紧与密封力的持续提供仍需由气缸供气来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连接器,包括活动头和固定头,活动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头的一端实现连接,其中,
所述活动头包括有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包括有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外壳体厚筒体、第一外波纹管、第一外壳体薄筒体和第一对接法兰,所述第一内壳体包括有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一内壳体主体、第一内波纹管和第一内密封头;所述第一外壳体厚筒体与第一内壳体主体端部之间连接且密封;所述内壳体内还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密封头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壳体主体内,且所述导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主体和第一内波纹管轴向移动;
所述固定头包括有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包括有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二外壳体厚筒体、第二外波纹管、第二外壳体薄筒体和第二对接法兰,所述第二内壳体包括有同轴且顺序连接的第二内壳体主体和第二内密封头;所述第二外壳体厚筒体与第二内壳体主体端部之间连接且密封;
所述第一内密封头与第二内密封头连接且密封,所述第一对接法兰与所述第二对接法兰连接且密封。
较佳地,所述第一内壳体主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厚筒体连接端上同轴设置有一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朝向所述第一外壳体厚筒体的侧面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一支耳,所述第一外壳体厚筒体的端面抵在第一连接盘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支耳支撑所述第一外壳厚筒体的内侧壁并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厚筒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盘的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一X形氟塑料密封圈。
较佳地,所述第二内壳体主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厚筒体连接端上同轴设置有一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朝向所述第二外壳体厚筒体的侧面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二支耳,所述第二外壳体厚筒体的端面抵在第二连接盘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支耳支撑所述第二外壳厚筒体的内侧壁并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体厚筒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盘的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第二X形氟塑料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4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