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口活套机构、系统及连退线活套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7900.7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勇;任伟超;王连庆;郑晓飞;刘宗发;刘冰扬;史云峰;王晓广;周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C21D11/00;C21D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口活套 轴承座 气动执行机构 底座 活套控制 第一端 抱闸 底辊 活套 铰接 退线 侧面位置 故障处理 轴承装配 固定部 退火炉 运动部 带钢 轧钢 轴承 断裂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口活套机构、系统及连退线活套控制方法,应用于轧钢技术领域。入口活套机构包括:活套底辊,轴承,轴承座,气动执行机构,抱闸辊,底座,连杆;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活套底辊的辊侧面位置,抱闸辊通过轴承装配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底座上,气动执行机构的固定部连接在底座上,气动执行机构的运动部铰接在连杆的所述第一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入口活套内带钢断裂后带头会抽入退火炉内的技术问题,大大缩减了故障处理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口活套机构、系统及连退线活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退火机组是冷轧带钢生产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流程短、产量高、产品质量好等一系列优点,是不可或缺的退火设备。高速连退线的入口速度快,在生产薄规格带钢时,清洗段和入口活套经常会发生断带故障。比如,1420连退线,其入口设计最高速度1000m/min,炉区最高速度750m/min,出口最高速度1100m/min。生产时清洗段和入口活套经常会发生断带故障。
现有通过在设置抱闸块在当产线停车后抱闸投入,用以防止带钢掉落、滑动伤人。但是断带后由于失张,带钢失去控制,入口活套内带钢断裂后带头会抽入退火炉内,造成被迫开炉处理断带,由于开炉需要降温、吹扫,处理完带钢后又需要重新吹扫、升温,直接导致故障时间成倍延长,严重影响连退产线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入口活套机构、系统及连退线活套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入口活套内带钢断裂后带头会抽入退火炉内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口活套机构,包括:活套底辊,轴承,轴承座,气动执行机构,抱闸辊,底座,连杆;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活套底辊的辊侧面位置,所述抱闸辊通过所述轴承装配在所述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所述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的固定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的运动部铰接在所述连杆的所述第一端。
优选的,所述抱闸辊的辊面与所述底座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60mm。
优选的,所述抱闸辊包括实心钢辊,在所述实心钢辊的外壁覆有包胶面。
优选的,所述抱闸辊的直径为45~55mm。
优选的,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的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口活套系统,包括:气缸控制模块,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入口活套机构、设置在入口活套区域的第一带钢张力测量装置,设置在清洗段的第二带钢张力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带钢张力测量装置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带钢张力测量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气缸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气缸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每个所述入口活套机构的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电气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缸控制模块包括:一控制器和为每个入口活套机构设置的电磁阀,所述控制器与每个所述电磁阀电气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退线活套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所述的入口活套系统,所述连退线活套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得通过所述第一带钢张力测量装置检测的所述入口活套区域的第一带钢张力值,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带钢张力测量装置检测的所述清洗段的第二带钢张力值;
判断所述第一带钢张力值小于第一预设带钢张力下限值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以及判断所述第二带钢张力值小于第二预设带钢张力下限值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第二时间阈值;
在所述第一带钢张力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带钢张力下限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和/或所述第二带钢张力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带钢张力下限值的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时,通过所述气缸控制模块控制至少一个所述入口活套机构的所述抱闸辊在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的带动下压向带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9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