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7915.1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4 | 分类号: | F16H61/04;F16H61/02;F16H63/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变速器 离合器 控制 装置 方法 | ||
一种手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ECU和设于离合器分泵处的离合器分泵压力传感器,离合器分泵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离合器分泵内的压力,并将离合器分泵压力信号传给发动机ECU,发动机ECU内储存有离合器的结合状态与离合器分泵压力的线性关系,以在接收到离合器分泵压力信号后,根据实际工况控制发动机的控制参数。本发明在离合器分泵处设置离合器分泵压力传感器,通过试验获得离合器的结合状态与离合器分泵压力的线性关系,并将该线性关系存储至发动机ECU内,使得发动机ECU可以在接到离合器分泵压力信号后,根据实际工况控制发动机的参数设置,实现车辆的平稳起步和/或换挡,避免出现耸车和熄火。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主要采用手动变速器,由于手动变速器的结构限制,发动机的动力主要通过离合器和摩擦片来传递到变速器,这样手动变速器在起步和换挡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扭矩传递的波动,尤其是新手司机较难控制好离合器和油门的配合,出现起步或换挡耸车甚至熄火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车辆平稳起步或换挡的手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手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ECU换挡杆位置传感器、油门开度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设于离合器分泵处的离合器分泵压力传感器,所述离合器分泵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离合器分泵内的压力,并将离合器分泵压力信号传给发动机ECU,所述发动机ECU内储存有离合器的结合状态与离合器分泵压力的线性关系,以在接收到离合器分泵压力信号后,根据车辆的当前挡位、离合器结合速率、油门开度以及发动机转速的匹配情况控制发动机的控制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车辆处于原地1档或倒挡时,所述发动机ECU在检测到离合器的分泵压力开始变化后,检测离合器结合的速率,若离合器结合较慢,所述发动机ECU按照正常工况控制发动机转速;若离合器快速结合且油门未进行加速,所述发动机ECU会提升一定数值的发动机转速;若离合器已经结合且油门控制不足时,所述发动机ECU根据离合器的结合状态和发动机转速变化速率来进行喷油点火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若车辆处于行驶状态,在加减档的过程中,所述发动机ECU在离合器完全松开时会短时间维持发动机的当前转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ECU具有自学习功能,其内存储有驾驶习惯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手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方法,包括:采集换挡杆的位置,根据换挡杆的位置判断车辆的当前挡位;采集离合器的分泵压力信号,根据离合器的分泵压力信号判断离合器的结合速率;采集油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根据车辆的当前挡位、离合器的结合速率、油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中至少两个的匹配情况调整发动机的控制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根据车辆的当前挡位、离合器的结合速率、油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中至少两个的匹配情况调整发动机的控制参数的步骤中,当车辆处于原地1档或倒挡时,若离合器的结合速率小于设定值,则按照正常的工况控制发动机转速;若离合器的结合速率小于设定值且油门未进行加速,则控制提升发动机转速;若离合器已经结合且油门未进行加速或发动机转速加速度不满足要求,则根据离合器的结合状态和发动机转速变化速率进行喷油点火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根据车辆的当前挡位、离合器的结合速率、油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中至少两个的匹配情况调整发动机的控制参数的步骤中,当车辆行驶时,在加减档的过程中,若离合器完全松开,则控制发动机在短时间内维持当前转速。
本发明通过在离合器分泵处设置离合器分泵压力传感器,通过试验获得离合器的结合状态与离合器分泵压力的线性关系,并将该线性关系存储至发动机ECU内,使得发动机ECU可以在接到离合器分泵压力信号后,根据实际工况控制发动机的参数设置,实现车辆的平稳起步和/或换挡,避免出现耸车和熄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7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