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制动主缸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2625.6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利水;郝江脉;秦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16 | 分类号: | B60T13/16;B60T13/6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120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制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制动主缸,包括集成主缸耦合部分和集成主缸执行部分,所述集成主缸耦合部分包括制动主缸,所述集成主缸执行部分包括高压蓄能器,所述制动主缸输出两路油路,一路油路经常闭电磁阀与踏板模拟器连接且在踏板模拟器端设有踏板模拟器传感器,一路油路经常开电磁阀与高压蓄能器的输入端执行油路连接,高压蓄能器输出端设有高压蓄能器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压蓄能器输入端的执行油路通过开关常闭电磁阀与制动主缸输出油路连接,且经由开关常闭电磁阀后分出油路并通过线性进液电磁阀与制动轮缸连接,执行油路连接制动轮缸的同时设有出液分支油路。本本发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快速增压的效果,并能够实现快速精确的轮缸压力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智能驾驶制动控制技术,尤其涉及汽车制动系统中的制动主缸。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汽车正在从传统的内燃机动力向混合动力及纯电力驱动的方向发展。失去传统内燃机动力的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没有了真空源为制动主缸提供真空助力,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的电动车或者混动车会在传统的助力器上加装一个真空泵作为真空源。该方法一方面提升了成本,一方面增加了真空泵工不可避免的工作噪音。另外,传统的制动主缸只具有提供制动力的作用,并不能满足系能源汽车的能量回收功能,为实现能量回收必须加装能量回收装置,提升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集成式制动主缸,能够精确控制各个轮缸的制动力,而且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快速增压的效果,实现快速精准控制轮缸压力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制动主缸,所述集成主缸耦合部分包括制动主缸,所述集成主缸执行部分包括高压蓄能器,所述制动主缸输出两路油路,一路油路经常闭电磁阀与踏板模拟器连接且在踏板模拟器端设有踏板模拟器传感器,一路油路经常开电磁阀与高压蓄能器的输入端执行油路连接,高压蓄能器输出端设有高压蓄能器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压蓄能器输入端的执行油路通过开关常闭电磁阀与制动主缸输出油路连接,且经由开关常闭电磁阀后分出油路并通过线性进液电磁阀与制动轮缸连接,执行油路连接制动轮缸的同时设有出液分支油路,该出液分支油路经出液电磁阀后接入油杯,从油杯到高压蓄能器之间设有一条连接液压泵的油路,所述液压泵由电机驱动。
作为优选,从制动主缸前后腔室分别流出有前制动油路和后制动油路,所述前制动油路包括第一前制动分支油路和第二前制动分支油路,所述后制动油路包括第一后制动分支油路和第二后制动分支油路,所述第一前制动分支油路和第一后制动分支油路分别通过前腔踏板模拟器常闭电磁阀和后腔踏板模拟器常闭电磁阀后汇集在踏板模拟器上,所述第二前制动分支油路和第二后制动分支油路分别通过前腔踏板模拟器常开电磁阀和后腔踏板模拟器常开电磁阀作为两路输出油路。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蓄能器的输入端接入第一执行油路和第二执行油路,所述第一执行油路经由第一开关常闭电磁阀分为第一分支执行油路和第二分支执行油路,所述第二执行油路经由第二开关常闭电磁阀分为第三分支执行油路和第四分支执行油路,第一开关常闭电磁阀与通过前腔踏板模拟器常开电磁阀的输出油路连接,第二开关常闭电磁阀与通过后腔踏板模拟器常开电磁阀的输出油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支执行油路和第二分支执行油路分别经过第一线性进液电磁阀和第二线性进液电磁阀与第一制动轮缸和第二制动轮缸相连接,所述第三分支执行油路和第四分支执行油路分别经过第三线性进液电磁阀和第四线性进液电磁阀与第三制动轮缸和第四制动轮缸相连接,所述第一制动轮缸和第二制动轮缸为带能量回收的制动轮缸,所述第三制动轮缸和第四制动轮缸为不带能量回收的制动轮缸,所述第一制动轮缸和第二制动轮缸的接入油路上分别带有第一油压传感器和第二油压传感器。
作为优选,油路连接第一制动轮缸、第二制动轮缸、第三制动轮缸和第四制动轮缸的同时再各分一路分别连接第一出液电磁阀、第二出液电磁阀、第三出液电磁阀、第四出液电磁阀,制动液经由第一出液电磁阀、第二出液电磁阀、第三出液电磁阀、第四出液电磁阀后通过油滤接入油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2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