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5704.2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林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桂清 |
主分类号: | B62D55/116 | 分类号: | B62D55/116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汪治兴 |
地址: | 5374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机 动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机,具体是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机工作中,常用到了履带车轮,这种履带车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整常发生无法正常通过的情况,甚至还会翻车,造成事故。如在遇到较陡土坡时,车辆无 法翻坡前进;如在遇到种植茶树的斜坡时,容易翻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机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传动架、动轮和履带,驱动装置通过主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整流桥Q、电机M、双向可控硅VT、芯片IC、电位器RP、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整流桥Q引脚1连接220V交流电一端,整流桥Q引脚3连接电机M,电机M另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二极管VS正极、电容C1、芯片IC引脚1和电容C2,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VL1和双向可控硅VT的T1极,双向可控硅VT的T2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S负极、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电阻R4和芯片IC引脚4,电阻R1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VL1负极,所述双向可控硅VT的G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L2正极,发光二极管VL2负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芯片IC引脚3,芯片IC引脚6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芯片IC引脚2和电位器RP滑片,芯片IC引脚7分别连接芯片IC引脚8、二极管VD1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和电阻R4另一端,二极管VD1负极连接电位器RP,电位器RP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所述芯片IC型号为NE55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和次传动架,所述主传动架通过活动轴连接所述次传动架,所述次传动架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的下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传动架的个数为复数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传动架和活动轴的个数为复数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主传动架通过两个所述活动轴连接两个所述次传动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和第二次转轴,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次转轴连接主传动架,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二次转轴连接次传动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次传动架包括第一架臂和第二架臂,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履带车轮适应能力差,易翻车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价,高效且安全的运行,满足了生产的需要,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农机动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农机动力控制装置中驱动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桂清,未经林桂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5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