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5227.8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4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宏;王致鹏;邱松茂;王俊杰;魏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何晖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装置 散热柱 导热基座 发热区 热源 插孔 发热 导热硅胶层 制造成本 外周面 插置 装设 | ||
一种散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散热装置高制造成本等问题。本发明的散热装置,用以装设于一个发热对象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导热基座,该导热基座设有多个插孔,该导热基座接触该发热对象的热源处,该热源处定义出至少一个发热区;及多个散热柱,该多个散热柱设于该发热区,且该多个散热柱分别插置定位于对应的插孔中,各散热柱的外周面设有一个导热硅胶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依据热源产生区域设置散热柱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中的电子组件会在运作时产生发热现象,因此长久以来,许多电子产品中都装设有散热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由散热器将电子产品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带走,使电子产品得以维持稳定运作。其中,一般散热器的散热结构多为散热鳍片或散热柱,但近年来电子产品轻薄化且高性能的发展趋势,使得电子产品运作时的发热温度提高,加上散热空间受限等因素,光靠散热器上的散热鳍片或散热柱已不足以有效散热,常造成热淤积的现象,使电子产品容易产生功能不稳定的状况,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度,甚至发生热当机等问题。
请参照图1,其是一种现有的散热装置9,该现有的散热装置9具有一个底座91及多个散热片92,该底座91的一端面凸设有多个散热柱911,各散热片92设有可与该多个散热柱911呈紧配对应的多个开孔921,使该多个散热片92可依序匹配套入该多个散热柱911;因此,该多个散热片92可进一步地增加该散热装置9的散热面积,达到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类似于该现有的散热装置9的一个实施例已公开于中国台湾公告第I411383号“具有散热片的柱状散热器”的专利文件当中。
然而,该现有的散热装置9的散热效率要好,其散热片92的数量就一定要够多,使得整体散热装置9的厚度难以薄化,重量也难以减轻,无法适用于大多数轻薄化设计的电子产品中。同时,该现有的散热装置9的多个散热柱911与该底座91一体相连且呈数组状排列,因此无论热源的热分布状况如何,该现有的散热装置9的各构件都不具有可调整性;也即,该现有的散热装置9对应到电子产品中热度不高的部位,其实对散热并没有实质帮助,只是浪费设置该些构件的成本而已。
有鉴于此,现有的散热装置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可大幅提升各散热柱的散热效率,无须设置散热片即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可依据热源分布状况设置散热柱。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用以装设于一个发热对象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导热基座,该导热基座设有多个插孔,该导热基座接触该发热对象的热源处,该热源处定义出至少一个发热区;及多个散热柱,该多个散热柱设于该发热区,且该多个散热柱分别插置定位于对应的插孔中,各散热柱的外周面设有一个导热硅胶层。
因此,本发明的散热装置,通过在各散热柱的外周面设有一个导热硅胶层,以大幅提升各散热柱的散热效率,无须设置散热片即可达到十分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整体散热装置的厚度将得以薄化,重量也得以减轻,可适用于轻薄化设计的电子产品中。另外地,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利用可拆装式的散热柱,依据热源的分布状况,只针对需要加强散热的位置设置散热柱,可避免在不必要的位置上设置散热柱而徒增成本,因此可降低整体散热装置的制造成本与重量,提高散热效益。
其中,各插孔中设有一个结合部,各散热柱的至少一端设有一个组装部,该多个散热柱分别由该组装部插入对应的插孔、并结合至该结合部;该结构可提升该多个散热柱插置定位于该导热基座的稳固性。
其中,该插孔的结合部为内螺纹,该组装部为设于该散热柱外周面的外螺纹;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加工成型,且使各散热柱可快速地与该导热基座结合或分离,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及提升组装便利性等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5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设备中功能单元整合散热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高效率的导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