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6040.X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祖润青;刘健;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内 一氧化碳 内循环模式 外循环模式 车辆空调 超标 空调 怠速 乘坐舒适性 报警信息 车窗开启 人员健康 检测车 进风口 运行时 达标 解锁 车门 转换 检测 伤害 优化 安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当车辆处于怠速工况且空调为外循环模式时,检测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超标;如果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则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并控制车门解锁及控制车窗开启,以及发出报警信息;如果一氧化碳浓度未超标,则进一步检测空调的进风口的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如果空气质量未达标,则切换至内循环模式。本发明的方法在车辆在怠速工况且空调运行时,可以根据车内空气质量实时地转换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这样,可以提升乘坐舒适性的同时,使车内的空气质量得到优化,避免车内空气质量差而伤害车内人员健康,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很多车两种配置有自动空调,用户只需要设定好需要的温度,风量、模式以及内外循环模式等均处在自动控制下,通常地,内外循环的切换和车厢内的温度的控制相关联,尤其是在车辆怠速工况且密闭的车厢内有强制冷的需求时,此时为了增加空调的降温速率,使进风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尽可能的减小,也是出于车辆在怠速工况下的能源利用率的角度考虑,通常会将循环模式调整为内循环控制模式。
对内外循环的控制存在以下缺点:车辆怠速工况下为了迅速降温循环控制会停留在内循环状态,长期处于内循环车内空气会变得浑浊,氧气含量会越来越低,此时会对车厢内的人员造成昏昏欲睡的现象,若有婴儿独自在车厢内甚至有窒息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其次若将循环模式人为设定在外循环状态,由于车辆处于怠速工况下,且车辆停放的位置环境因素较为复杂,车辆尾气很有可能由新风进风口进入到车厢内部,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等,这类气体进入车内会对车厢内人员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一氧化碳会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带氧气能力,由于车内人员处于休息的状态时造成一氧化碳中度死亡的现象也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在车辆在怠速工况且空调运行时,提升乘坐舒适性的同时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车辆处于怠速工况且空调为外循环模式时,检测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超标;如果所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则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并控制车门解锁及控制车窗开启,以及发出报警信息;如果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未超标,则进一步检测空调的进风口的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未达标,则切换至所述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当车辆处于怠速工况时,所述空调的初始工作模式为内循环模式,所述当车辆处于怠速工况且空调为外循环模式时,检测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车辆处于怠速工况时所述空调在所述内循环模式的持续工作时间;如果所述持续工作时间大于第一预定时间,则控制所述空调切换至所述外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则切换至内循环模式,并控制车门解锁及控制车窗开启,以及发出报警信息的步骤包括:当所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切换至内循环模式;控制车门解锁并开启车窗和天窗;根据所述报警信息进行语音提示和蜂鸣,并将所述报警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如果所述空气质量未达标,则切换至所述内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以预定的时间占空比切换所述外循环模式和内循环模式。
进一步的,当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之后,还包括:在第二预定时间后,判断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超标;如果是,则控制车辆的发动机停机,并将停机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6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