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中通天线的寻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6647.8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陈涛;李焱;王登丰;李文才;董琦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3/02 | 分类号: | H01Q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中通天线的寻星方法,属于动中通天线伺服控制领域,可广泛用于车载、舰载、机载动中通天线。
背景技术
动中通天线在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同步轨道卫星,通过卫星转发信号,实现不间断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可满足移动条件下宽带卫星通信的需要。
为了降低成本,动中通天线一般使用低成本MEMS惯导,MEMS惯导精度低,无法提供航向信息,因此,需要动中通天线方位角做匀速扫描,完成初始寻星。由于事先不知道信标信号的幅度值,一般需要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固定的检测门限,天线方位角进行0°~360°的匀速扫描,同时采集信标信号,与设置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信号大于门限值则认为捕获卫星,转入跟踪状态,完成初始寻星。这种方法有两方面缺点:一方面采用固定门限值的检测算法,容易受外界环境噪声干扰,引起错误检测,造成初始寻星失败;另一方面,算法未进行二次粗扫描,当信标信号较强时,容易造成天线旁瓣指向卫星,跟踪算法无法收敛到天线主瓣,引起初始寻星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中通天线的寻星方法。
本发明的动中通天线的寻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载体的横滚角和纵倾角,计算卫星的俯仰角和极化角;
(2)驱动天线的俯仰角和极化角,分别与计算的俯仰角和极化角相一致;
(3)方位角以恒定速度运转,进行第一次粗扫描,同时,采集信标接收机的信标信号,与计算的检测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信标信号大于门限值,则认为动中通天线捕获卫星;
(4)捕获卫星后,以当前天线位置为起始点,方位角和俯仰角分别按照螺旋线轨迹,进行二次粗扫描,同时记录二次粗扫描过程中信标信号最大值,以及对应天线的位置信息,待二次粗扫描时间达到设定值,则停止第二次粗扫描,并调转天线至第二次粗扫描信标信号最大值对应的位置;
(5)天线到达信标信号最大值对应的位置后,以当前天线位置为起始点,方位角和俯仰角按照螺旋线轨迹,进行精扫描,同时记录扫描过程中的信标信号最大值和天线位置信息,待精扫描时间达到设定值,则停止精扫描,并调转天线至精扫描信标信号最大值对应的位置,完成寻星过程。
步骤1中的计算卫星的俯仰角和极化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其中为载体纵倾角,为载体横滚角,为天线当前的方位角;、和分别为地理坐标系中卫星对应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卫星的经度,为动中通天线的经度,为动中通天线的纬度。
步骤3中的检测门限值Thm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个信标信号采样值,为参考的信标信号采样值个数,为检测因子,同时,为了提高检测性能,在被检测的信标信号采样值与参考的信标信号采样值之间设置X个保护单元。
步骤4中的扫描螺旋线轨迹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为扫描时间,为扫描周期。
步骤5中的扫描螺旋线轨迹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计算公式分别为:
。
本发明的寻星方法能根据噪声环境自适应计算检测门限值,提高了检测算法的抗干扰能力。本发明的寻星方法,具有寻星速度快、精度高、准确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信标信号检测准则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二次粗扫描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动中通天线的寻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载体的横滚角和纵倾角,计算卫星的俯仰角和极化角,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其中为载体纵倾角,为载体横滚角,为天线当前的方位角;、和分别为地理坐标系中卫星对应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卫星的经度,为动中通天线的经度,为动中通天线的纬度。
(2)驱动天线的俯仰角和极化角,到达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6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