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醛加氢制备醇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3922.0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2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作金;于海波;崔娇英;詹吉山;张礼昌;初乃波;黎源;华卫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C07C31/12;C07C29/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制备 催化剂 方法 | ||
1.一种醛加氢制备醇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含铜盐和锌盐的混合盐溶液与碱性沉淀剂并流加入粒径<100nm纳米氧化铝的固含量为0.1-20.0wt%的水分散液中,控制沉淀温度65-80℃、pH=6.5-8.0,老化后降温至45-60℃得到降温后的浆液;
(2)将含铜盐和锌盐的混合盐溶液与碱性沉淀剂于45-60℃加入步骤(1)得到的降温后的浆液中,控制沉淀过程pH=6.5-8.0,老化后进行过滤、洗涤得到滤饼;
(3)将滤饼进行干燥、焙烧,加入造孔剂和/或碱性改性剂后压片成型,再次焙烧得到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盐溶液的用量为基于步骤(1)和(2)中使用的混合盐溶液总量的1-50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盐溶液的用量为基于步骤(1)和(2)中使用的混合盐溶液总量的2-3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盐溶液的用量为基于步骤(1)和(2)中使用的混合盐溶液总量的5-2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铜盐和锌盐的混合盐溶液中的铜盐选自硝酸铜、氯化铜和乙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锌盐选自硝酸锌、氯化锌和乙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混合盐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1.0-2.0mol/L,金属离子以混合盐溶液中所含铜离子和锌离子的摩尔量之和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纳米氧化铝的粒径为1-50nm,所述分散液中纳米氧化铝的固含量为0.5-10.0wt%,以分散液总重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纳米氧化铝的粒径为20-40nm,所述分散液中纳米氧化铝的固含量为0.5-5.0wt%,以分散液总重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滤饼的焙烧温度为250-350℃,焙烧时间2-12h;成型后再次焙烧的温度为380-500℃,焙烧时间2-12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滤饼的焙烧温度为250-330℃,焙烧时间3-6h;成型后再次焙烧的温度为380-450℃,焙烧时间3-6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碱性改性剂为纳米氧化镁和/或纳米氧化钙;碱性改进剂的平均粒径<100nm;碱性改性剂的添加量以催化剂总重计为0.1-5.0wt%。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碱性改进剂的平均粒径为1-50nm;碱性改性剂的添加量以催化剂总重计为0.1-3wt%。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碱性改进剂的平均粒径为20-40nm;碱性改性剂的添加量以催化剂总重计为0.5-2wt%。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造孔剂为田箐粉、甲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型时添加的造孔剂的量为催化剂总重的0.1-5.0wt%。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成型时添加的造孔剂的量为催化剂总重的0.2-3wt%。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成型时添加的造孔剂的量为催化剂总重的0.5-2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39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