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及浸出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8518.2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0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杜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宗鑫 |
主分类号: | C01G3/02 | 分类号: | C01G3/02;C01G3/00;C01G9/00;C01G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金属 化合物 浸出 工艺 | ||
1.一种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浸出槽壳体,其顶部设有反应气出口,底部设有放料口;
循环管,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
隔离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循环管外,并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浸出槽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循环管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的顶部封闭;
设有一开口的孔板,其通过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浸出槽壳体内,所述孔板的边沿接合所述浸出槽壳体的内壁,所述隔离套管的下端固定在孔板上,循环管的下端通过设在孔板的开口伸入孔板下方;
浸出槽壳体设有反应气进口,其对应位于所述孔板的下方,所述反应气进口连接一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通过设于所述循环管的管壁的开口与所述循环管连通;
其中,所述浸出槽壳体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的空间为金属加料区,所述金属加料区位于所述孔板上方、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的下方,金属原料装填于所述金属加料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与所述隔离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底部开放,所述隔离套管的管壁下部开设有多个循环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循环孔对应位于所述隔离套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上方设有循环挡板,所述循环挡板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壳体顶部的反应气出口下方设有加料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冷却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管对应位于所述孔板的上方、所述循环管的上开口的下方,所述冷却套管的进水口位于冷却套管的下部,出水口位于冷却套管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槽壳体、所述循环管、所述隔离套管和所述支撑件均为不锈钢材质。
9.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生产金属化合物的溶金属浸出槽的浸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金属原料加入到所述浸出槽的金属加料区,然后向所述浸出槽中加入碳铵溶液,并通过所述反应气进口和循环管向所述浸出槽内部鼓入空气,鼓入的空气在所述循环管内和碳铵溶液充分反应后,逸出的气体通过浸出槽的反应气出口进入吸收装置,溶液被空气推出循环管而与金属原料接触进行络合反应,反应同时溶液也通过孔板的孔和设于所述隔离套管上的循环孔流入孔板下方,再通过循环管的下端开口进入所述循环管循环反应,至金属含量达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宗鑫,未经杜宗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85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