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3561.8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卢善龙;王仓;邓毓弸;卢明;翟召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中科涌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08 | 分类号: | B63B7/08;B63B43/04;B63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无人 | ||
1.一种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
船体,所述船体包括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浮筒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浮筒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浮筒;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上且能促使所述船体进行航行或转向的推进器,其中,所述第一浮筒、所述第二浮筒和所述前浮筒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所述前浮筒、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以及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共同形成半封闭式的船舱;
所述无人船还包括镶嵌在所述船舱内的气垫,所述气垫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底壁的下表面的气垫底板;
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远离所述前浮筒的端部的侧壁上的隔水板;
所述无人船还包括后框架,所述后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的支撑杆;
紧邻所述第一浮筒侧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浮筒的第一半弧状套环,所述第一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与所述第一浮筒的后端的外轮廓面相匹配;
紧邻所述第二浮筒侧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浮筒的第二半弧状套环,所述第二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与所述第二浮筒的后端的外轮廓面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浮筒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前浮筒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柔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件构造为柔性片、柔性条或柔性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的顶梁,其中,
在所述顶梁上设有安装座;
所述第一侧梁的底端和所述第二侧梁的底端分别镶嵌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后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后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船还包括分别镶嵌在相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夹板组件,所述夹板组件包括镶嵌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固定夹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夹的固定端的垂直固定板,其中,所述推进器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垂直固定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聚氯乙烯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中科涌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中科涌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35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