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3561.8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卢善龙;王仓;邓毓弸;卢明;翟召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中科涌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08 | 分类号: | B63B7/08;B63B43/04;B63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无人 | ||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无人船,包括:船体、前支架、后框架、推进器,所述充气船体包括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浮筒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浮筒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浮筒,其中,所述第一浮筒、所述第二浮筒和所述前浮筒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所述前支架设置有能够安装摄像头的设备安装台;所述后框架为开放式框架结构,设置测深、水质探测、取样和水下视频采集等仪器;所述推进器分别由左右两个推进器构成。该无人船具有方便安装及拆卸、便携性好、稳定性好、载重大、转向灵敏和方便加装探测仪器设备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无人船。
背景技术
无人船是无人测量船的基础平台,无人船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无人船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目前,国内外的无人船基本为单体船、双体船、三体船或多体船,然而,现有的船体多采用硬质材料一体成型,因而,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给运输和携带都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另外,现有的无人船由于是一体成型结构,因而,对无人船搭载的设备和仪器的种类均具有一定的限制,即,通常只能搭载一种或两种仪器设备,若想额外搭载其它的设备,则需使用其它与仪器设备配套的无人船型,然而,这就会影响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并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无人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船体多为硬质材料一体成型,使得船体的体积大、质量较重,从而造成不方便运输和携带的弊端。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第一浮筒、与所述第一浮筒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浮筒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浮筒;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浮筒和所述第二浮筒上且能促使所述船体进行航行或转向的推进器,其中,所述第一浮筒、所述第二浮筒和所述前浮筒均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其中,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浮筒的外侧壁以及所述前浮筒的外侧壁上均设有柔性部件。
其中,所述柔性部件构造为柔性片、柔性条或柔性块。
其中,所述前浮筒、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以及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共同形成半封闭式的船舱。
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镶嵌在所述船舱内的气垫,所述气垫由充气式的柔性材料制造而成。
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底壁的下表面的气垫底板。
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垫的远离所述前浮筒的端部的侧壁上的隔水板。
其中,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前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无人船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包括第一侧梁、第二侧梁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的顶梁,其中,在所述顶梁上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侧梁的底端和所述第二侧梁的底端分别镶嵌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内。
其中,所述无人船还包括后框架,所述后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以及分别连接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的支撑杆。
其中,紧邻所述第一浮筒侧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浮筒的第一半弧状套环,所述第一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与所述第一浮筒的后端的外轮廓面相匹配;紧邻所述第二浮筒侧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浮筒的第二半弧状套环,所述第二半弧状套环的内轮廓面与所述第二浮筒的后端的外轮廓面相匹配。
其中,在所述第一浮筒的后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浮筒的后端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二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中科涌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中科涌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35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