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4233.X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王俊;宋磊;李翠勤;张瑞;杨勇;施伟光;高宇新;张志秋;任鹤;王玉如;王斯晗;王嘉明;郭常辉;宫向英;姜进宪;马丽;杨琦;王文燕;孙彬彬;和树立;李冬霞;张怀志;梁利伟;田炳权;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31/12 | 分类号: | C07C231/12;C07C237/04;C08L23/06;C08K5/20;C08K5/526 |
代理公司: | 11006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玉双;鲍俊萍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阻胺类抗氧剂 制备 酰卤化合物 取代反应 不饱和碳碳双键 高分子材料 加成反应 类化合物 卤代苯胺 碳碳双键 聚合物 防老化 抗溶剂 相容性 脂肪胺 萘胺类 抽提 链状 迁移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卤代苯胺类化合物与酰卤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Ⅰ);(2)中间体(Ⅰ)与链状脂肪胺发生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Ⅱ);以及(3)中间体(Ⅱ)与2‑萘胺类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受阻胺类抗氧剂;其中,所述酰卤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本发明制备的受阻胺类抗氧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好,抗迁移、抗溶剂抽提性能好,可以应用于多种高分子材料的防老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抗氧剂是高分子材料中常添加的一种防老剂,可以防止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热、氧作用而失去使用性能,常用的抗氧剂有受阻酚类抗氧剂和受阻胺类抗氧剂,其中受阻胺类抗氧剂不仅可以防止高分子材料热氧化,而且还可以防止光氧化,因此,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目前,高分子材料尤其是聚烯烃材料中使用的主抗氧剂多为受阻酚类抗氧剂,而胺类抗氧剂一般容易着色,通常不适用于塑料制品中。但胺类抗氧剂较受阻酚类抗氧剂具有更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特别是苯基-2-萘胺类抗氧剂,由于苯环上存在供电子基团,使氢原子更加活泼,终止自由基的能力更强。苯基-2-萘胺作为橡胶防老剂曾被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着色性和毒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N,N'-二(2-萘基)-1,4-苯二胺由于其优良的耐热老化、耐天然老化性和低污染性等优势,其消费比例不断增加,并且可以应用于ABS、聚甲醛和聚酰胺等工程塑料中。
近年来,高端聚烯烃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促使了高端聚烯烃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在高端聚烯烃材料开发过程中发现,其加工过程中会出现表面出斑和缠轴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聚烯烃材料中所添加的受阻酚类抗氧剂一方面极性较大,与聚烯烃材料的相容性较差,易发生迁移而丧失抗氧化性能;另一方面受阻酚类抗氧剂易水解,使其终止自由基的能力下降,链自由基相互作用而发生交联反应,出现凝胶化现象,导致聚烯烃材料的加工性能下降。为了满足高端聚烯烃材料开发的需求,开发一种具有较高相容性和难水解的抗氧剂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抗氧剂制备条件苛刻,抗氧剂相容性差,易溶解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卤代苯胺类化合物与酰卤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Ⅰ);
(2)中间体(Ⅰ)与链状脂肪胺发生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Ⅱ);以及
(3)中间体(Ⅱ)与2-萘胺类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受阻胺类抗氧剂;
其中,所述酰卤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
本发明所述的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对卤代苯胺类化合物优选具有化学式其中,X为氯、溴或碘,R1、R2、R3和R4独立的选自氢或烷基。
本发明所述的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酰卤化合物化学式优选为R13COX1,其中R13为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状烃基,X1为卤素。
本发明所述的受阻胺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酰卤化合物优选为丙烯酰氯、丙烯酰溴、丙烯酰碘、2-丁烯酰氯、2-丁烯酰溴或2-丁烯酰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4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