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腈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14321.X 申请日: 2016-12-07
公开(公告)号: CN106748881B 公开(公告)日: 2018-11-13
发明(设计)人: 沈振陆;李美超;方朝杰;莫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C253/00 分类号: C07C253/00;C07C255/50;C07C255/57;C07C255/54;C07C255/52;C07C255/47;C07C255/34;C07C319/20;C07C323/62;C07D307/68;C07D307/85;C07D333/38
代理公司: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代理人: 朱枫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反应底物 腈类化合物 催化氧化 碱性助剂 合成 乙酸乙酯/石油醚 硫代硫酸钠溶液 减压蒸除溶剂 过氧叔丁醇 目标化合物 柱层析分离 反应条件 乙醇溶剂 乙醚萃取 蒸除溶剂 混合液 体积比 洗脱剂 洗脱液 有机层 安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腈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乙醇溶剂中,加入反应底物醛、NH4OAc、碱性助剂、I2和过氧叔丁醇(TBHP),在40~60℃下反应3~17h后,反应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搅拌,然后用乙醚萃取,分离出有机层,减压蒸除溶剂,再进行柱层析分离,以乙酸乙酯/石油醚体积比1:100的混合液为洗脱剂,收集含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即得产物腈;所述反应底物醛与碱性助剂、NH4OAc、I2和TBHP的物质的量比为100:100~120:120~160:2~3:100~120。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其有益效果主要在于:操作简便安全,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反应底物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物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腈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腈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合成砌块,且是很多染料、医药、农药和电子材料的关键结构单元。由于其所含的氰基拥有向其他重要官能团如氨基、酰胺基,醛基、羧基及酯基等转化的性能,所以腈类化合物也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腈类化合物最传统的合成方法是通过Sandmeyer reaction或Rosenmund–von Braun反应合成,但这两个方法具有严重的缺陷,都需要使用化学计量的CuCN,反应条件比较剧烈。此后,又开发了过渡金属催化的芳香卤代物的氰化反应路线合成芳香腈,反应中要使用KCN、NaCN、Zn(CN)2、TMSCN、K4[Fe(CN)6]等氰源。这类合成方法的缺陷在于:(1)使用的氰源一般都是有毒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小心以免有毒HCN的产生;(2)不可避免要产生化学计量的金属废弃物,由此引起产生了环境问题;(3)反应过程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酰胺脱水是合成芳香腈的另一种方法,但反应必须要用P2O5、POCl3、SOCl2和PCl5等脱水剂,且反应温度比较高。腈类化合物也可以醛肟为原料合成,但往往存在产物收率较低以及过量使用有毒试剂的缺点。考虑到原料的来源方便,人们对以醛、醇或酸为原料,以尿素、氨或羟胺等为氮源的合成方法越来越关注,然而在这些已报道的大部分方法中,使用过渡金属以及有毒试剂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来,以过氧叔丁醇(TBHP)作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氧叔丁醇是一种温和、高效且易处理的氧化剂,氧化后的副产物一般是叔丁醇,也比较容易处理。Yunyang Wei等(Synthesis,2010,4235–4241)报道了一种以醛类化合物为原料,以醋酸铵为氮源,以羟基(对甲苯磺酰氧基)苯碘(HTIB)为氧化剂的合成腈类化合物的方法;Abbas Zali(Chin.Chem.Lett.,2015,26,603–606)等报道了一种以醛类化合物为原料,以醋酸铵为氮源,以三溴化戊基吡啶鎓(PPTB)为氧化剂的合成腈类化合物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有缺陷,一是使用的醋酸铵需大大过量,二是使用的氧化剂HTIB和PPTB均为含卤氧化剂,价格较高且在后处理中易产生有害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醛为原料,以醋酸铵为氮源,通过催化氧化反应制备腈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腈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醛为反应底物,碘为催化剂,醋酸铵为氮源,过氧叔丁醇(TBHP)为氧化剂,在碱性助剂存在下,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反应底物醛、醋酸铵、碱性助剂、碘和过氧叔丁醇(TBHP),在30~70℃下反应1~24h,反应结束后经分离处理得到产物腈;所述反应底物醛与碱性助剂、醋酸铵、碘和过氧叔丁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00:80~160:100~200:1~6:80~130。

本发明中,所述反应底物醛为芳香醛或脂肪醛,所述芳香醛的结构式如式(V)、(VI)、(VII)或(VIII)所示,一一对应得到的产物结构式如式(I)、(II)、(III)或(IV)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43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