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润滑油的再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1085.2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佘喜春;曾志煜;刘呈立;李庆华;曾文广;朱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14 | 分类号: | C10G67/14;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郑永胜;王浩然 |
地址: | 414012 湖南省岳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压蒸馏 吸附稳定 废润滑油 平均孔径 液体产物 氢气 轻质油 送入 加氢精制催化剂 加氢精制反应器 穿过 废润滑油再生 加氢精制反应 再生 加氢精制 减压蒸馏 气体产物 原料混合 运行周期 反应器 加氢法 吸附剂 重质油 过滤 | ||
1.一种废润滑油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
a、将氢气穿过平均孔径为纳米尺寸的孔与过滤后的废润滑油原料混合,得到含氢原料;
b、将步骤a中所得含氢原料送入吸附稳定反应器中与吸附剂接触并进行吸附稳定反应,得到吸附稳定产物;其中,以吸附稳定产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吸附稳定产物中胶质含量在1.5重量%以下,沥青质含量在0.1重量%以下,氯含量在10ppm以下,硅含量在0.1ppm以下,锌含量在200ppm以下;
c、将步骤b中所得吸附稳定产物进行常压蒸馏得到馏程在150℃以下的常压蒸馏气体产物和馏程大于130℃的常压蒸馏液体产物;将所得常压蒸馏液体产物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馏程在535℃以下的轻质油馏分和馏程大于520℃的重质油馏分;
d、将氢气穿过平均孔径为纳米尺寸的孔与步骤c中所得轻质油馏分混合后送入加氢精制反应器中与加氢精制催化剂接触并进行加氢精制反应,得到加氢精制产物;其中,以所述加氢精制产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加氢精制产物中胶质含量在0.1重量%以下,氯含量在0.1ppm以下,硅含量在0.05ppm以下,钙、铁、钠、铜和锌的总含量在1pp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e:将步骤d中所得加氢精制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加氢后尾气和加氢后液体产物;将所得加氢后液体产物在闪蒸塔中进行减压闪蒸处理,从闪蒸塔侧线得到石脑油和柴油,从闪蒸塔塔底得到润滑油基础油;其中,所述石脑油的馏程在200℃以下,所述柴油的馏程在150-36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废润滑油原料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废润滑油原料中胶质含量大于2重量%,沥青质含量大于0.3重量%,氯含量大于40ppm,硅含量大于40ppm,钙含量大于800ppm,铁含量大于50ppm,钠含量大于50ppm,铜含量大于15ppm,锌含量大于20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平均孔径为纳米尺寸的孔的平均孔径为1-10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中所述混合和/或步骤d中所述混合各自独立地在膜混合器中进行;所述膜混合器包括中空圆筒形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入口(4)、顶部设置有气液混合物出口(5)以及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壳体(2)并列布置的管形的构件(1),所述构件(1)的外壁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形成有流体空间,所述液体入口(4)通过构件(1)与所述气液混合物出口(5)流体连通,所述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氢气入口(3),所述构件(1)的侧壁设置有所述平均孔径为纳米尺寸的孔,所述氢气入口(3)依次通过所述流体空间和平均孔径为纳米尺寸的孔与所述构件(1)的内部流体连通并进一步与所述气液混合物出口(5)流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剂的比表面积≥200m2/g,孔容≥0.4ml/g,所述吸附剂包括氧化铝以及负载在所述氧化铝上的W和Ni;以所述吸附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吸附剂中WO3的含量为10-25重量%,NiO的含量为1-2.5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稳定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20-280℃,体积空速为0.5-3.0h-1,压力为3.0-8.0MPa,氢油体积比为20-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精制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第VIB族金属和第VIII族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精制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320-380℃,体积空速为0.1-4.0h-1,压力为6.0-20.0MPa,氢油体积比为60-1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稳定反应器为并列设置且可相互切换的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0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