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生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7309.9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从颖;姚振;胡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0 | 分类号: | H01L33/4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外延 生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生长方法,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包括:在衬底上依次生长低温缓冲层、高温缓冲层、N型GaN层、有源层、电子阻挡层、P型GaN层、P型接触层;P型接触层的生长过程分成(2*n+1)个阶段,n为正整数,阶段的序号为奇数时采用MO源全开的生长模式,阶段的序号为偶数时采用MO源全关的生长模式;MO源全开的生长模式为,开启Ga源、In源、Mg源,并通入NH3、N2和H2,生长掺杂In和Mg的GaN层;MO源全关的生长模式为,关闭Ga源、In源、Mg源,并通入NH3、N2和H2,中断生长掺杂In和Mg的GaN层。本发明大大降低了工作电压和提升了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生长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绿色的新型固态照明光源,LED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汽车内外灯、城市景观照明、手机背光源等。
现有LED外延片的生长方法包括:依次在衬底上生长低温缓冲层、高温缓冲层、N型GaN层、有源层、P型GaN层、P型接触层。其中,生长P型接触层时,会将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技术所使用的源(通常称为MO源,包括Ga源、In源、Mg源)全部打开,并通入NH3、N2和H2,形成掺杂In和Mg的GaN层。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P型接触层掺杂有In,会吸收有源层发出的光,影响发光效率。如果去除P型接触层,则会由于缺少欧姆接触层(即P型接触层)而造成芯片的正向电压很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生长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生长方法,所述生长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依次生长低温缓冲层、高温缓冲层、N型GaN层、有源层、电子阻挡层、P型GaN层、P型接触层;
其中,所述P型接触层的生长过程分成(2*n+1)个阶段,n为正整数,所述阶段的序号为奇数时采用MO源全开的生长模式,所述阶段的序号为偶数时采用MO源全关的生长模式;所述MO源全开的生长模式为,开启Ga源、In源、Mg源,并通入NH3、N2和H2,生长掺杂In和Mg的GaN层;所述MO源全关的生长模式为,关闭Ga源、In源、Mg源,并通入NH3、N2和H2,中断生长掺杂In和Mg的GaN层。
可选地,2≤n≤6。
可选地,所述MO源全开的生长模式的生长温度大于所述MO源全关的生长模式的生长温度。
优选地,所述MO源全开的生长模式的生长温度与所述MO源全关的生长模式的生长温度之间的差异为10~50℃。
可选地,所述MO源全开的生长模式的生长时间小于所述MO源全关的生长模式的生长时间。
可选地,所述P型接触层的厚度不超过5nm。
优选地,所述P型接触层的厚度为2~4nm。
可选地,所述有源层包括InGaN量子阱层,所述InGaN量子阱层中In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掺杂In和Mg的GaN层中In的掺杂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未经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73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维膨胀节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电热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