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钢卷取机夹送辊压力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7619.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王克柱;张晶波;王德志;张金秋;曹金生;张焱;柴永祥;李扬;田佳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02 | 分类号: | B21C47/02;B21C47/3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钢 卷取 机夹送辊 压力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带钢卷取机夹送辊压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送辊压力包括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
在计算卷取机夹送辊压力的数学计算模型中将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按照成品带钢厚度这个变量参数进行细分,多个相邻的成品带钢厚度构成一个成品带钢厚度范围,每个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一个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不同的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不同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每个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一个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不同的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不同的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
在人机操作系统中,根据现场实际的带钢卷取情况对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和/或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按照成品带钢厚度进行二次人工修正,每个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一个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不同的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不同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每个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一个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不同的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不同的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成品带钢厚度,将带钢分为:H≤1.3、1.3<H≤1.9、1.9<H≤2.1、2.1<H≤2.6、2.6<H≤3.05、3.05<H≤3.55、3.55<H≤4.05、4.05<H≤5.05、5.05<H≤6.1、6.1<H≤8.1、8.1<H≤10.1、10.1<H,所述H为成品带钢厚度,单位为mm;
当成品带钢厚度H≤1.3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700KN—9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600KN—13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1.3<H≤1.9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900KN—13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700KN—15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1.9<H≤2.1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1300KN—17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1100KN—18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2.1<H≤2.6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1700KN—22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1400KN—18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2.6<H≤3.05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2200KN—26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1800KN—20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3.05<H≤3.55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2600KN—315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2000KN—21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3.55<H≤4.05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3150KN—35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2200KN—24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4.05<H≤5.05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3500KN—39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2600KN—26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5.05<H≤6.1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3900KN—45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2800KN—28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6.1<H≤8.1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4500KN—62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3000KN—30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8.1<H≤10.1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6200KN—74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3500KN—3500KN;
当成品带钢厚度10.1<H时,所述数学计算模型给出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输出值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输出值均为7400KN—11200KN,且该成品带钢厚度范围对应的夹送辊操作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与夹送辊传动侧压力二次人工修正范围均为-4000KN—4000K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76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