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环氧树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8525.5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1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宋黄明;吴永光;林仁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昌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61/06;C08L63/04;C08G59/14;B32B15/14;B32B15/20;B32B17/02;B32B17/06;B32B38/08;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耐热 环氧树脂 异氰酸酯 印刷电路层压板 直链型环氧树脂 应用 酚醛环氧树脂 改性环氧树脂 溴化环氧树脂 组合物制备 丙酮溶液 低吸水率 电子材料 酚醛树脂 加热溶解 促进剂 多官能 反应槽 粘结性 质量比 重量份 阻燃性 触媒 复配 共混 含浸 无铅 制备 制程 | ||
1.一种高耐热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由重量份为15-45份的直链型环氧树脂、25-60份溴化环氧树脂和10-25份异氰酸酯于反应槽中加热溶解后,加入与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0.5-5:100的触媒,升温至170-190℃反应1.5-4.5小时后,加入多官能酚醛环氧树脂共混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热环氧树脂,由25-45份的直链型环氧树脂、35-50份溴化环氧树脂和15-20份异氰酸酯于反应槽中加热溶解后,加入与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3.5-5:100的触媒,升温至150-180℃反应3.5-4.5小时,再加入多官能酚醛环氧树脂共混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耐热环氧树脂为包括C、N、O元素形成的五元杂环结构;溴含量为20-25%,环氧当量为315-345g/eq。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为季铵盐、咪唑或季膦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链型环氧树脂选自BPF型或BPA型线性环氧树脂;
所述多官能环氧树脂选自邻甲酚醛环氧树脂、线性酚醛环氧树脂、BPA型酚醛环氧树脂、四酚基乙烷四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溴化环氧树脂选自溴含量大于40%的高溴环氧树脂或多官能树脂改性的溴含量小于38%的低溴环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TDI、MDI或聚合MDI中的一种或两种。
7.一种高耐热环氧树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重量份组成为:高耐热环氧树脂的丙酮溶液120-130份、酚醛树脂30-45份、促进剂0.005~0.01份;所述高耐热环氧树脂的丙酮溶液为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形成固含量为79-81%的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酚醛树脂选自双酚A型酚醛树脂、线性酚醛树脂、线性邻甲酚甲醛树脂或联苯型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促进剂为咪唑类促进剂,包括咪唑、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1-氨基乙基-2-甲基咪唑、1-氰乙基取代咪唑及其加成物。
9.一种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的组合物在制备印刷电路层压板的应用。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高耐热环氧树脂的组合物制备印刷电路层压板的方法,包括:
步骤(1)以丁酮或丙二醇甲醚调整高耐热环氧树脂的组合物,使该组合物固形物含量为45-55%,即为清漆树脂液;将玻璃纤维布浸渍在清漆树脂液中,经过170-180℃加热烘烤数分钟,使干燥后的预浸渍体熔融黏度在800-1600Pa.s之间,浸渍后的玻璃纤维布成为预浸渍体;
步骤(2)在步骤(1)所得的一片预浸渍体的一面或两面放置铜箔,或者将多片预浸渍体层叠在一起,再在层叠后的预浸渍体的一面或两面放置铜箔;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放置铜箔后的预浸渍体于20-35Kg/cm2加压、80-240℃加热130-170min后,逐渐冷却即可获得印刷电路层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昌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昌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85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