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自行车飞车自动保护方法及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9724.6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段华;王俊生;刘延海;孙婷婷;刘春亮;曹岩;张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99/00 | 分类号: | B62J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3016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飞车 自动 保护 方法 控制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飞车自动保护方法及控制器。该方法包括:电动模式下,监测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状态;如果运行状态为非骑行状态,则触发电动自行车进入飞车保护模式,其中,飞车保护模式下用户输入的转把操作信号无效;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飞车保护结束指示时,退出飞车保护模式。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判断是否进入防飞车模式,达到预先保护的效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或硬件损坏,使电动自行车的飞车保护易于实现,不增加整车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电动自行车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飞车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飞车自动保护方法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很有发展前途的绿色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电动自行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最近几年的销量保持平稳增长状态。电动自行车不仅绿色环保,而且效率很高,价格合理,越来越受到广大国民的喜爱。然而,电动自行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飞车现象也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意外事故率增加,导致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飞车现象是指用户在非主观意识状态下,电动自行车失去控制,电机转速突然增加,整车脱把飞出或带人飞出的现象,伴随而来的是用户人身安全事故以及电动自行车的损坏。大多数电动自行车飞车现象,是由于用户不经意间的误操作,例如,在电动自行车处于静止或推车行走状态时,大人或者儿童误转动电动自行车的转把,引起电动自行车突然加速运动,造成安全事故;有些则是电动自行车淋雨后,控制器受潮过度而短路,因而导致失控,排线、控制器、电源锁等进水后,也会引发电动车飞车现象;还有些车子暂停一段时间后发生自动飞车等不明确静止飞车现象,无论是哪种飞车现象,都会引发不安全事故,对用户造成损害。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飞车现象引起的损害,会在电动自行车上设置飞车保护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在控制器内设置防飞车保护电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设置保护电路,避免电动自行车中的关键电气部件发生故障而引发飞车现象。或者,在监测到电机突然转速过大而产生飞车异常情况时,强制使得电动自行车的电机停止工作,从而保证电动自行车运行安全。
现有电动自行车飞车保护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缺点:1、需要增加新的保护电路来进行硬件保护,从而防止飞车现象,不易于实现,并且增加整车成本;2、若不直接保护硬件,则一般只有在电机转速过大时才会强制电机停止工作,但此时可能已经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或者电机损伤;3、用户退出飞车保护模式需要重新启动电动自行车,操作复杂,不具有便捷性;4、适用范围较小,无法避免用户误操作等飞车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飞车自动保护方法及控制器,以使电动自行车的飞车保护易于实现,有效避免飞车事故。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飞车自动保护方法,包括:
电动模式下,监测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状态;
如果所述运行状态为非骑行状态,则触发所述电动自行车进入飞车保护模式,其中,所述飞车保护模式下用户输入的转把操作信号无效;
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飞车保护结束指示时,退出所述飞车保护模式。
进一步地,电动模式下,所述监测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状态,包括:
电动模式下,监测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转把操作信号和电机转速,如果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转把操作信号,且所述电机转速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则判定所述运行状态为非骑行状态。
进一步地,电动模式下,监测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转把操作信号和电机转速,如果在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转把操作信号,且所述电机转速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则判定所述运行状态为非骑行状态包括:
在未接收到转把操作信号,且所述电机转速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
计时过程中,如果接收到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转把操作信号,则重启所述计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9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插接式的转接FPC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单车及智能单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