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的便携式检测标定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4046.0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5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旺;李斌;段可植;梁思远;冯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S19/23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定 卫星导航 着陆系统 卫星导航接收机 地面设备 检测 便携式检测 标定装置 收发电台 增强信息 输出 播发 卫星导航系统信号 卫星导航系统 载波相位差 标定设备 参数标定 处理单元 定位计算 工作模式 快速检测 位置计算 已知位置 空报文 外场 报文 单点 点位 解析 部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的便携式检测标定装置及方法,通过卫星导航接收机接收卫星导航系统信号,通过收发电台实现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对空报文的播发和空中报文的接收解析;检测标定处理单元根据选定的工作模式,实现检测标定处理能力,利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单元输出的信息进行单点位置计算标定,利用部署在已知位置的检测标定设备播发的载波相位差分增强信息进行位置快速标定,利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单元输出的信息和收发电台输出的差分增强信息实现差分定位计算并对卫星导航系统地面设备外场检测。本发明方便使用,能够实现点位参数快速标定和地面设备快速检测,有效降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参数标定和地面设备检测的周期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涉及GPS、COMPASS系统,特别是一种卫星导航着陆系统的检测标定装置及方法,可用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地面设备架设前的位置预标定和机场位置参数的标定、卫星导航系统地面设备的一线检测。
背景技术
卫星导航着陆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增强技术的飞机进近着陆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包括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地面设备(地面段)和机载设备(机载段)。其中:
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是指导航卫星产生测距信号,发送给地面设备和机载设备的系统。
地面设备(地面段):包括多个基准接收机、一个数据处理器和一套差分增强数据链,根据卫星测距信号和事先已知的基准接收机精确位置计算卫星的伪距差分修正数据和载波相位差分增强数据,通过完好性监测算法获得系统完好性信息,最终将这些信息封装成增强信息报文经差分增强数据链播发给机载设备。
机载设备(机载段):接收和处理由卫星导航系统和地面设备发射的信号,输出伪距和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结果和完好性告警信息。
随着卫星导航局域增强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着陆系统也逐渐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而在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应用中目前缺乏有效的快速检测标定手段,在对位置标定时只能采用专用的测绘设备进行测绘标定,成本比较高,周期比较长;而对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地面设备的检测则只能采用飞行校验的方式进行,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检测标定装置,具备便携、方便使用等特点,能够实现点位参数快速标定和地面设备快速检测,有效降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参数标定和地面设备检测的周期和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的便携式检测标定装置,包括:
卫星导航接收机单元及天线单元:用于接收卫星导航信号,输出导航数据到检测标定处理单元;
收发电台单元及天线单元:用于接收检测标定处理单元输出的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差分增强信息报文并进行广播,或者接收卫星导航着陆系统差分增强信号、解析并输出差分增强信息到检测标定处理单元;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显示检测标定处理单元输出的状态和数据信息,或者将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输入的控制信息和模式选择信息输出给检测标定处理单元;
检测标定处理单元:利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单元输出的信息进行单点条件下的位置标定;利用地面设备播发的载波相位差分增强信息实现参考点的快速标定能力;部署于已知位置点利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单元输出的信息和收发电台输出的差分增强信息实现差分定位计算,对地面设备当前工作状态进行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卫星导航着陆系统的便携式检测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显示控制单元进行工作模式选定,工作模式包括单点位置标定、载波相位差分位置标定和地面设备外场检测;
(2)单点位置标定工作模式下:
(2a)卫星导航接收机及天线单元接收卫星信号,实时测量得到导航数据,输出给检测标定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4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