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2529.5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N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效价 病毒效价 蚀斑克隆 疫苗株 病毒 毒种 鸡体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传代 外源病毒污染 病毒增殖 操作工艺 抗原制备 支原体 驯化 回归 外源 去除 制备 半成品 接种 浮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该技术方案以去除作为抗原制备的初始毒种中所存在的支原体或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为目的,先将毒种回归鸡体,经传代后接种于CEF细胞驯化,而后再通过蚀斑克隆法纯化病毒;在此基础上,本发明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自身特性以及外源病毒的特点设计了具体的操作工艺。本发明利用鸡体回归和蚀斑克隆法纯化病毒,去除了原有疫苗株存在的外源病毒污染,获得了病毒增殖力强、纯度高、效价稳定性好的纯净疫苗株。利用本发明制备的半成品不同批次间病毒效价浮动为100.1~0.3TCID50/0.1mL,提高了病毒效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制备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以提升抗原效价稳定性为目的工艺改良,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现已呈现全球性流行,一直威胁着禽业的发展,特别是超强毒株的出现,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疫苗的接种是防控该病的一种有效途径。
疫苗毒株的质量决定着疫苗的有效性和疫苗制备过程的简便性。因此抗原的纯化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以疫苗生产为目的的抗原制备过程中,抗体效价随代次和生产批次的差异而严重不稳定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研究发现,除了工艺操作的偏差之外,初始毒株遭到其他外源病毒的污染是重要的原因。若疫苗毒株存在支原体、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等的污染,则会大大影响病毒的增殖,从而使病毒的效价呈现严重的不稳定性,给病毒的增殖和疫苗的制备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如果能在疫苗制备前先对抗原进行前处理以保证没有外源病毒的污染,则有望显著疫苗效价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疫苗效价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因初始毒株中污染有其他外源病毒而导致疫苗效价不稳定。
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因初始毒株中污染有支原体或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而导致疫苗效价不稳定。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效价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接种15~30日龄SPF鸡,72~96小时后剖检取出法氏囊组织,研磨,对研磨液进行10-1~10-3倍稀释;
2)以步骤1)所得产物作为步骤1)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再重复步骤1)2~4次,得到病毒组织液;
3)取以9~11日龄的SPF鸡胚所制备的CEF细胞,以2×106~3.0×106细胞量/mL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5~10%(v/v)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培养过夜;
4)取步骤2)所得的病毒组织液稀释10-2~10-3倍后接种于步骤3)所得产物中,培养48~72小时后收获病毒液;
5)以步骤4)所得产物作为步骤4)所述病毒组织液,再重复步骤4)1~2次,得到CEF驯化种毒;
6)对步骤5)所述CEF驯化种毒进行蚀斑纯化。
作为优选,步骤1)中接种前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进行10-1~10-3倍稀释,而后再接种。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培养及步骤4)中所述培养,均是在37℃下进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2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