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洞试验数据与CFD计算的无人机控制矩阵的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4028.9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0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洞试验 数据 cfd 计算 无人机 控制 矩阵 修正 方法 | ||
1.基于风洞试验数据与CFD计算的无人机控制矩阵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根据无人机的外形参数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CFD计算,得到无人机的气动参数;在步骤(1)中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翼身融合体加尾翼的简化数学模型;
所述的简化处理为将无人机中机身长度方向小于等效弦长的10%的凸起部件进行光滑处理,或者将V型尾翼修改成T型尾翼或者平尾加双立尾或者平尾加单立尾;或者将尾撑杆去除;或者将进气道唇口与机身融合处理;或者将尾喷口与机身融合处理;当翼梢小翼面积小于机翼面积10%时,将翼梢小翼直接去除,或者当翼梢小翼面积大于等于机翼面积10%时,将翼梢小翼去除后,在机翼前缘线和后缘线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展长,机翼面积增加量为翼梢小翼面积;或者将外挂物或螺旋桨忽略处理;
(2)判断数学模型是否属于常规气动布局,若是进入步骤(3),若不是进入步骤(4);
(3)根据上述确定的数学模型,利用传统的经验公式计算控制矩阵,并用(1)中气动参数中的CL,CD以及Cm结合传统的经验公式,对控制矩阵中的相应元素进行修正,得到新的控制矩阵,利用该控制矩阵调整无人机PID控制参数;所述CL为飞行器升力系数,CD飞行器阻力系数,Cm为飞行器俯仰力矩系数;
(4)根据上述确定的数学模型,选择利用传统的经验公式或datcom计算控制矩阵;对基于步骤(1)中数学模型加工得到的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利用风洞试验数据中的CLa,Cma以及对控制矩阵中的相应元素进行修正,得到新的控制矩阵,利用该控制矩阵调整无人机PID控制参数;
所述CLa飞行器全机升力系数对迎角导数,Cma飞行器全机俯仰力矩系数对迎角导数,因迎角变化引起的飞机升力系数导数,因迎角变化引起的飞机俯仰力矩系数导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能够获取无人机的外场实验数据时,利用外场实验数据对(3)或(4)得到的控制矩阵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控制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简化的数学模型进行cfd计算,判断升阻比、力矩特性、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是否满足设计指标,若满足,则对简化的数学模型继续执行步骤(2);否则,重新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气道唇口与机身融合处理为融合表面的引导线的二阶导数连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尾喷口与机身融合处理为尾喷口与机身后缘为封闭结构,避免拉维尔喷管效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等效投影面积法将V型尾翼修改成T型尾翼或者平尾加双立尾或者平尾加单立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等效投影面积法为将V型尾翼投影到水平面和铅直面,得到投影后的两个面积,使修改后段翼型在水平面和铅直面的投影面积与其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V型尾翼修改为T型尾翼时,无人机的使用环境必须为中高空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40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