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阵列悬臂梁膜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0174.8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田边;李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1/692 | 分类号: | G01F1/69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悬臂梁 膜结构 流量传感器 芯片 | ||
一种阵列悬臂梁膜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包括外围支撑硅基,外围支撑硅基中部设有两组相对的成阵列布置的硅膜,每一组有四个硅膜,每一硅膜和外围支撑硅基之间通过一个硅悬臂梁相连,每一硅悬臂梁上配置有压阻条,每一组硅悬臂梁的四个压阻条通过引线连接构成惠斯通电桥,硅膜与硅悬臂梁组成的阵列悬臂梁膜结构构成传感器测量部位,硅膜与外围支撑硅基存在间隙以使硅膜悬空,每一组相邻的硅膜之间存在间隙,当流体通过时,进而使得阵列悬臂梁膜结构发生变形,压阻条在硅悬臂梁的应力作用下阻值发生变化,惠斯通电桥失衡,输出一与流体作用相对应的电信号,从而实现传感器芯片对流量的测量,本发明具有体积小、质量小、灵敏度高和自校准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MEMS流量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悬臂梁膜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
背景技术
流量参数的测量是工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对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领域的深入研究,用于流体流动中流量参数测量的流量传感器向微型化,高度集成,高精度,高灵敏度等方向发展。MEMS流量传感器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热式流量传感器和非热式流量传感器。经过长期的发展,热式流量传感器已经成为流量传感器研究与生产的主要部分。但是热式流量传感器也有其固有缺点,比如零点漂移大,功耗大,响应时间长等。目前,非热式流量传感器的研究逐渐成为主流,但现有的非热式流量传感器存在难以兼顾全量程范围内的灵敏度,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悬臂梁膜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具有体积小、质量小、灵敏度高和自校准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阵列悬臂梁膜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包括外围支撑硅基1,外围支撑硅基1的中部设有两组相对的成阵列布置的硅膜2,每一组有四个硅膜2,每一硅膜2和外围支撑硅基1之间通过一个硅悬臂梁3相连,每一硅悬臂梁3上配置有压阻条4,每一组硅悬臂梁3的四个压阻条4通过引线连接构成惠斯通电桥,硅膜2与硅悬臂梁3组成的阵列悬臂梁膜结构构成传感器测量部位;
所述的硅膜2与外围支撑硅基1存在间隙以使硅膜2悬空,每一组相邻的硅膜2之间存在间隙,使流体顺利通过。
所述的硅膜2厚度与硅悬臂梁3厚度相同,硅悬臂梁3宽度小于硅膜2宽度,实现应力集中。
所述的硅悬臂梁3采用了(1 0 0)晶面硅。
所述的压阻条4沿着和[1 1 0]晶向布置在硅悬臂梁3上。
所述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采用250um厚(1 0 0)晶面N型双面抛光硅片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采用外围支撑硅基1、硅膜2、硅悬臂梁3,所以本发明具有体积小、质量小的优点;由于硅悬臂梁3采用了(1 0 0)晶面硅,利用(1 0 0)晶面硅在和[1 1 0]晶向上具有最大值,在[1 0 0]和[0 1 0]晶向上几乎为零的特点,压阻条4沿着和[1 1 0]晶向分布,提高了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对流量的测量精度,所以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由于设有两个惠斯通电桥,所以具有自校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阻条4在硅悬臂梁3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压阻条4构成的惠斯通电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01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