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5847.9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邵宗凯;杨家崇;陈婉薇;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联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施建辉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照明 结构 动态 配置 隧道 控制系统 | ||
1.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隧道内灯具群、无级调光控制器(15)、车检器(9)、照度计(8a、8b)、上位机(17)构成,其中所述隧道内灯具群分为入口段灯具群(1)、动态配置段灯具群(2)、中间段灯具群(3)及出口段灯具群(4),所述入口段灯具群(1)、所述中间段灯具群(3)及所述出口段灯具群(4)以灯具亮度作为分组标准,同一灯具群中各灯具的亮度一致且可调,采用回路集中控制的方式,其中所述入口段灯具群(1)的灯具亮度最高,所述中间段灯具群(3)的灯具亮度最低, 所述照明段分为入口段(11a、11b、11c)、过渡段(12a、12b、12c)、中间段(13a、13b、13c)和出口段(14),其中所述入口段(11a、11b、11c)、所述中间段(13a、13b、13c)和所述出口段(14)以灯具亮度作为分段标准,同一照明段内的灯具亮度一致,所述过渡段(12a、12b、12c)位于所述入口段(11a、11b、11c)和所述中间段(13a、13b、13c)之间, 所述动态配置段灯具群(2)的位置介于所述入口段灯具群(1)和所述中间段灯具群(3)之间,所述动态配置段灯具群(2)中的灯具采用单灯独立控制的方式,所述上位机(17)根据隧道(5)外的环境亮度及所述隧道(5)内的车流量,动态调整所述动态配置段灯具群(2)中不同灯具的亮度,使得所述入口段(11a、11b、11c)的照明由所述入口段灯具群(1)中的全部灯具以及所述动态配置段灯具群(2)中的部分灯具提供,所述过渡段(12a、12b、12c)的照明由所述动态配置段灯具群(2)中的部分灯具提供,所述中间段(13a、13b、13c)的照明由所述中间段灯具群(3)中的全部灯具以及所述动态配置段灯具群(2)中的部分灯具提供,所述出口段(14)的照明由所述出口段灯具群(4)中的全部灯具提供,从而实现对所述隧道(5)内各照明段长度和亮度的动态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级调光控制器(15)用于控制所述隧道(5)内灯具的亮度,控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模拟直流电压控制、PWM控制、总线控制、无线通信控制,亮度调节级数为256级或65536级,每个所述无级调光控制器(15)包含4~16个输出通道,可同时输出4~16路控制信号(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检器(9)用于检测所述隧道(5)内的车流量,安装于所述隧道(5)内距隧道入口(6)1~2米处,可采用视频车检器或地磁线圈车检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度计(8a、8b)用于检测所述隧道(5)内外的亮度,共有两个,分别布置于所述隧道(5)外距隧道入口(6)10~15米处和所述隧道(5)内距隧道入口(6)50~200米处,其中布置于所述隧道(5)外的所述照度计(8a)用于检测所述隧道(5)外的环境亮度,布置于所述隧道(5)内的所述照度计(8b)用于检测所述隧道(5)内的实际照明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的灯具亮度呈指数递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灯独立控制指利用所述无级调光控制器(15)输出控制信号(16),每盏灯具的控制线均独立接入到所述无级调光控制器(15)的一个输出通道上,以实现对灯具亮度的独立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段结构动态配置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集中控制指利用所述无级调光控制器(15)输出控制信号(16),同时将供电回路内所有灯具的控制线并联在一起,统一接入到所述无级调光控制器(15)的一个输出通道上,以实现对供电回路内所有灯具亮度的统一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联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联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58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表面贴装方法和印刷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阴阳铜芯板的铆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