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7772.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林蔚然;郭广妍;何建国;于佳琦;赵天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S3/04 | 分类号: | H01S3/04;H01S5/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李阳,李浩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散光 收集 装置 | ||
1.一种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套筒、外壳、陶瓷片以及冷却底板;其中,所述外壳呈7字型,并且所述外壳的一侧端通过所述遮光套筒封闭,所述外壳的下端通过所述冷却底板封闭;并且,在所述遮光套筒上设置有入射孔径;同时,所述冷却底板的内部设计有冷却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陶瓷片,并且所述陶瓷片固定在所述外壳的7字型侧壁内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片呈直角三角形,并且一直角边与所述外壳的7字型上端壁平行,另一直角边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壳的7字型侧壁内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7字型上端壁与其平行的所述陶瓷片直角边之间设置有一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底板的上表面加工有一层锯齿形状,被所述陶瓷片反射到所述冷却底板上的光一部分被锯齿形结构直接吸收,另一部分在锯齿形结构之间经过反射、散射传输后被逐渐吸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外壳、所述冷却底板相连,且所述遮光套筒具有厚度,深入至所述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孔径的口径大小设计为入射光斑口径的1.5倍,同时小于杂散光收集装置内的最大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杂散光收集装置中各个部件全部采用氧化发黑的表面处理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7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件校验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太阳能人体感应自动冲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