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起动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9426.3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伟;房永;石伟;李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30 | 分类号: | B60W20/30;B60W20/40;B60W10/02;B60W10/08;B60W10/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混合 动力 汽车 发动机 起动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起动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起动发动机的方法,在停车时,驾驶员用钥匙触发发动机自带的起动马达带动发动机起动。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增加了一种发动机起动方法,即在停车状态下,保持档位为空挡,接合离合器,然后用电机输出扭矩拖动发动机起动的方法。但是上述两种发动机起动方法都有各自的限制条件:马达起动发动机方式必须要保持档位是空挡或者离合器保持分离状态;电机起动方式必须在停车状态下,空挡起动发动机。
在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行驶过程中,有发动机怠速起停功能,即满足发动机熄火条件时,此时发动机熄火,仅靠电机驱动车辆行驶;在满足发动机起动条件后,需要将发动机起动,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输出扭矩,驱动车辆行驶(混动模式)。目前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动发动机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采用控制发动机自带的马达起动发动机,发动机起动后,调节发动机转速与电机转速同步,并结合离合器。但是,发动机起动马达的寿命有限,即马达起动次数有限,而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有怠速起停功能,发动机的起停次数是传统汽车的几十倍,且起动间隔短,进一步降低了马达的寿命,增加了发动机起动马达的维修更换成本。
另一种发动机起动方式是,行车过程中当车速等满足发动机起动条件时,不挂空挡,直接控制离合器接合,控制电机将发动机拖动至目标转速,但是,这种方法启动发动机的过程会有抖动,影响舒适性,且对离合器磨损较大,不利于离合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起动方法和装置,欲解决频繁使用马达进而造成马达寿命降低,以及行车中直接接合离合器拖动发动机起动造成的车辆抖动及离合器磨损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起动方法,包括:
当满足发动机起动条件时,监测是否接收到变速箱的换挡指令;
当接收到所述换挡指令时,控制所述变速箱进行换挡;
当所述变速箱处于空挡状态时,采用电机起动发动机的方法控制发动机转动至目标转速。
优选的,所述采用电机起动发动机的方法控制发动机转动至目标转速,包括:
调节所述电机的转速归零,且调节所述电机的输出扭矩归零;
控制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的离合器闭合;
调节所述电机的输出扭矩以使所述电机的转速达到所述目标转速;
调节所述电机的输出扭矩为零,且调节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为零。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电机出现异常时,则采用马达起动发动机的方法控制所述发动机转动至预设转速。
优选的,所述目标转速等于目标档位传动比乘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当前转速。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起动条件包括:车速大于预设车速阈值。
一种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当满足发动机起动条件时,监测是否接收到变速箱的换挡指令;
换挡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换挡指令时,控制所述变速箱进行换挡;
第一调速单元,用于当所述变速箱处于空挡状态时,采用电机起动发动机的方法控制发动机转动至目标转速。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速单元,包括:
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调节所述电机的转速归零,且调节所述电机的输出扭矩归零;
第二调节子单元,用于控制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的离合器闭合;
第三调节子单元,用于调节所述电机的输出扭矩以使所述电机的转速达到所述目标转速;
第四调节子单元,用于调节所述电机的输出扭矩为零,且调节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为零。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调速单元,用于在电机出现异常时,则采用马达起动发动机的方法控制所述发动机转动至预设转速。
优选的,所述目标转速等于目标档位传动比乘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当前转速。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起动条件包括:车速大于预设车速阈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9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