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路接头、压力管、发动机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9738.4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9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费亚鹏;朱小平;张志强;胡济平;焦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088 | 分类号: | F16L37/088;F16L37/113;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接头 压力 发动机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管路接头、压力管、发动机和车辆。所述管路接头包括管状主体(1),该管状主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管状主体(1)侧壁上的安装孔和连接在该管状主体(1)侧壁上的弹性卡环(2),所述弹性卡换上形成有卡凸并且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弹性卡环(2)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卡凸沿所述安装孔向内凸出于所述管状主体(1)的内壁,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弹性卡环(2)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所述卡凸沿所述安装孔至少向外退出至与所述管状主体(1)的内壁平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发动机配气管路连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管路接头,具有该管路接头的压力管,以及使用该压力管的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压力管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输送高温高压的流体,例如在涡轮增压器式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的出气口和节气门总成的进气口之间通常通过压力管连接,以将气体送入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中具体的连接方式是将压力管管口与相应对手件的端口对接后采用卡扣或者卡环及紧固螺丝等连接件完成锁紧固定。由于节气门属于需要定期维护的零件,因此节气门和压力管之间存在较多的拆装作业,但是现有的卡扣或卡环等连接件通常为塑料件,经常拆卸容易发生变形、磨损等问题,导致维护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接头,具有该管路接头的压力管,以及使用该压力管的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具有该管路接头的压力管装配稳定并且拆装方便,使得装配工序更加经济高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管路接头,包括管状主体,该管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该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管状主体侧壁上的安装孔和连接在该管状主体侧壁上的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换上形成有卡凸并且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弹性卡环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卡凸沿所述安装孔向内凸出于所述管状主体的内壁,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弹性卡环处于弹性变形状态,所述卡凸沿所述安装孔至少向外退出至与所述管状主体的内壁平齐。
可选地,所述弹性卡环形成为由杆状件弯曲形成的开放式卡环,所述卡凸通过该杆状件向内弯折形成。
可选地,所述开放式卡环上的端部形成为朝向轴向弯折的第一折弯段,所述管路接头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管状主体外壁上的引导件,所述第一折弯段插入所述引导件内,并且该引导件内形成有引导所述第一折弯段沿周向移动的引导部。
可选地,所述弹性卡环上形成有第一卡凸,对应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折弯段从所述第一卡凸的外端朝向轴向弯折,所述引导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且逐渐升高的第一楔面,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折弯段沿所述第一楔面滑动到所述第一楔面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折弯段沿所述第一楔面滑动到所述第一楔面高度方向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楔面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折弯段容纳在所述解锁位置的限位卡槽。
可选地,所述开放式卡环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卡凸对应的为两个,所述引导件对应地具有两个所述引导部,并且所述引导件上形成有位于该两个引导部之间的固定卡片,所述管状主体上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卡片插入所述管状主体的固定槽中。
可选地,所述开放式卡环的周向中心形成有第二卡凸,对应地,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二安装孔,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折弯段包括经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进入所述管状主体的管腔的插入部分和突出于所述管状主体外壁的操作部分。
可选地,所述管状主体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套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外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通过环装端壁相连,在所述筒状主体的所述第二端沿径向间隔设置以形成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所述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97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