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块结构与堆叠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3951.0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3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柏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5 | 分类号: | H01L23/485;H01L23/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龟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堆叠 | ||
1.一种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板状结构;
第一接触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上;
第一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垫上,其中所述第一接合件具有第一杨氏模量;以及
第二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合件上,其中所述第二接合件具有第二杨氏模量,且所述第二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一杨氏模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的材质为锡或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件的材质为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为晶片、中介层或基板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底面与第一顶面,所述第二接合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底面与第二顶面,所述第一底面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垫,且所述第一顶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底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底面与第一顶面,所述第二接合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底面与第二顶面,且所述第一顶面直接接触所述第二底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三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合件上,其中所述第三接合件具有第三杨氏模量,且所述第二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三杨氏模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四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垫与所述第一接合件之间,其中所述第四接合件具有第四杨氏模量,且所述第四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一杨氏模量。
9.一种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凸块结构;以及
接合凸块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合件上,所述接合凸块结构包含:
第五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合件上,其中所述第五接合件具有第五杨氏模量,且所述第二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五杨氏模量;
第二接触垫,设置于所述第五接合件上;以及
第二板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垫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凸块结构还包含第六接合件,所述第六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五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触垫之间,所述第六接合件具有第六杨氏模量,且所述第六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一杨氏模量。
11.一种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结构;以及
接合凸块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合件上,所述接合凸块结构包含:
第七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合件上,其中所述第七接合件具有第七杨氏模量,且所述第二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七杨氏模量;
第二接触垫,设置于所述第七接合件上;以及
第二板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垫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接合件的材质为锡或金。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为晶片、中介层或基板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凸块结构还包含第八接合件,所述第八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七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触垫之间,所述第八接合件具有第八杨氏模量,且所述第八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一杨氏模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接合件的材质为铜。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凸块结构还包含第九接合件,所述第九接合件设置于所述第八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触垫之间,所述第九接合件具有第九杨氏模量,且所述第二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第九杨氏模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接合件的材质为锡或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39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