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射线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7026.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7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丸井隆雄;伊藤武史;中村健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23/223 | 分类号: | 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肖华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 分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确认出射窗口的污染的X射线分析装置。X射线分析装置(1)包括能够移动至覆盖开口部(51a)的测定状态和开放开口部(51a)的非测定状态的保护外壳(20),X射线管(10)将在阳极(11)的端面产生的X射线从框体(13)的出射窗口(13a)出射,检测器(30)检测通过向试样照射X射线而在试样上产生的X射线的强度,光阑(41)在非测定状态时被配置于X射线管(10)的出射窗口(13a)的前方,另一方面,在测定状态时被从X射线管(10)的出射窗口(13a)的前方移除,所述X射线分析装置(1)具有用于在测定状态时对X射线管(10)的出射窗口(13a)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4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得试样中含有的元素的信息的X射线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向固体试样、粉状试样、液体试样照射一次X射线,并检测由一次X射线激发而释放的荧光X射线,由此进行该试样所含有的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图4为表示一般的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另外,图5为图4所示的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的开放状态(非测定状态)。另外,以纸面上的左右方向为X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Y方向,以纸面上的上下方向为Z方向。
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401包括:保护外壳20,其在内部配置有试样S;装置主体部50,其在内部配置有X射线球管10、准直器(光阑)41、检测器30和CCD相机45;外壳驱动机构42,其使保护外壳20在上下方向移动;准直器驱动机构43,其使准直器41移动;以及计算机460,其控制装置整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装置主体部50包括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右侧壁、前侧壁、左侧壁和后侧壁的框体部51,在框体部5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例如直径为15mm的圆形的开口51a,如图所示,试样S的分析面以堵住开口51a的方式载置于分析位置上。
图6为表示图4所示的X射线球管10的截面图。X射线球管10包括在内部具有作为阳极的靶材11和作为阴极的灯丝12的圆筒形状的框体13。
在框体13的侧壁,形成有例如Be(铍)制的圆形的出射窗口13a,在与出射窗口13a相对的位置配置有靶材11的端面,并且在与靶材11的端面相对的位置配置有灯丝12的顶端。
根据这样的X射线球管10,由高压电源(未图示)将高电压施加至靶材11,并且由低压电源(未图示)将低电压施加至灯丝12,由此,使从灯丝12释放的热电子撞击靶材11的端面,并使在靶材11的端面产生的一次X射线从出射窗口13a出射。
并且,X射线球管10以位于开口51a的左下方的方式而被固定,并以从X射线球管10出射的一次X射线向开口51a中的规定照射范围(例如直径为10mm的圆形)入射的方式而被构成。
准直器41为以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大圆形(例如直径为10mm)的开口41a以及小圆形(例如直径为1mm)的开口41b的平板,并被配置于X射线球管10与开口51a之间。并且,准直器41通过准直器驱动机构43,能够在与一次X射线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在Y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于是,从X射线球管10出射的规定照射范围(例如直径为10mm的圆形)的一次X射线中的任意的设定照射有效范围的一次X射线通过准直器41。由此,在试样S中,例如,通过一次X射线照射直径为10mm的圆形的设定测定有效区域,或是通过一次X射线照射直径为1mm的圆形的设定测定有效区域,或是完全不进行照射。
检测器30例如具有形成有导入窗的框体,并在框体的内部配置有检测荧光X射线的检测元件(半导体元件)。并且,检测器30以位于开口51a的右下方的方式而被固定,并以在试样S产生的荧光X射线入射至导入窗的方式而被构成。
CCD相机45被设置在与试样S的分析面相对的位置,并将试样S的分析面图像输出至计算机4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7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