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载化疗药表柔比星的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1190.3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郁娅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06 | 分类号: | A61L24/06;A61K9/16;A61K47/32;A61K31/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柔比星 微球 聚乙烯醇 栓塞 载药量 合成反应 化疗药 配方 合成 聚合物单体溶液 技术方案要点 甲基丙磺酸钠 轴流式搅拌桨 丙烯酰胺 合成工艺 速度控制 完全溶解 肿瘤靶向 肿瘤部位 后冷却 搅拌桨 载药 释放 研究 | ||
一种可载化疗药表柔比星的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合成方法,通过研究合成反应的配方及合成工艺,提高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对表柔比星的载药量,其包括如下技术方案要点: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冷却降温至10~15℃,Calli‑B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的比例为1.00∶0.15,搅拌桨选用轴流式搅拌桨,搅拌速度控制在400rpm,聚合物单体溶液加入时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40~50℃。本方法通过研究合成反应的配方、搅拌方式、搅拌速度及反应温度,解决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对表柔比星的可载药量偏低的问题,增加微球对表柔比星的载药量,载药的微球可在肿瘤部位可不断地向肿瘤靶向区释放表柔比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载化疗药表柔比星的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合成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创介入治疗法在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在如肝癌、肾癌和子宫肌瘤等富含血管的癌症肿瘤治疗方面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成为治疗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肿瘤的首选替代方案。其原理是借助高清晰度的医学影像仪,引导导管经过动脉到达人体内的肿瘤部位,再通过导管灌注抗肿瘤药物的栓塞剂达到阻断肿瘤组织的供血,从而使肿瘤在短时间内萎缩、坏死的治疗目的。微创介入疗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用于阻断组织供血的栓塞剂,栓塞剂的物理特性对介入治疗手术的最终疗效至关重要,尺寸过大、或尺寸分布过宽,形状不规则的栓塞剂产品会导致介入手术中出现下述问题:(1)堵塞导管;(2)误栓,即栓塞点距离肿瘤组织过远造成对正常组织的损伤;(3)漂移,即栓塞剂在手术后离开预定的栓塞位置进入其他血管;(4)不能完全栓塞目标血管。而使用微细导管将栓塞剂送达肿瘤的末端供血微血管以实现微创介入治疗的超选治疗,则是进一步提高微创介入治疗的疗效,减少由于误栓和漂移造成的对正常组织的伤害的最佳途径,因此对栓塞剂的种类特别是颗粒的大小及形状的均匀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栓塞微球作为一种新型颗粒栓塞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微球按所用材料可分为聚乙烯醇微球、淀粉微球、白蛋白微球、明胶微球、聚乳酸微球、海藻酸钠微球、壳聚糖微球以及乙基纤维微球等。虽然这些微球的形状比较统一、表面光滑、大小较均一,且亲水性、悬浮性较好,易于随血流导向,可阻塞血管的全截面而不易复发,但其中有的微球不具有伸缩性和弹性,很难变形顺利通过微细导管又能很快恢复到原状,会造成不完全栓塞,而有的微球膨胀系数过大,在应用时很难选择微球大小,且没有X线透视的可视性,使用效果很不理想,无法满足对超选介入治疗的需要。
近年来,利用栓塞治疗与抗癌药物化疗联合治疗肿瘤,已被介入治疗领域广泛接受。通常是以化疗药物溶液和栓塞剂进行联合治疗,通过提高病灶及其周围的局部药物浓度,同时降低全身药物浓度,减少毒副作用,提高肿瘤的疗效。但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化疗药物灌注法由于受到栓塞剂的限制无法完全保证化疗药物的局部施药缓控释放。
栓塞微球经动脉栓塞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在国外已被认为是中晚期富血管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是苏州恒瑞迦俐生的第一代国产化微球型栓塞剂,独特的网状结构,使其具有快速吸附并能在体内缓慢释放化疗药物的设计功能。化疗药表柔比星适用于治疗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使栓塞微球吸附化疗药表柔比星,通过超选择血管导管置入阻塞支配肿瘤组织的动脉,使微球不仅能阻断肿瘤细胞增殖所需要的血供来源,而且载药的微球在肿瘤部位可不断地向肿瘤靶向区释放抗癌药物,靶向性强、微创、对全身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小,对提高中晚期肝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载化疗药表柔比星的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合成反应的配方以及合成工艺,以增加微球对表柔比星的载药量。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瑞迦俐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1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