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1394.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8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传明;周伟;陆勤勤;许广平;杨立恩;邓银银;陈国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3/02 | 分类号: | A01G33/02;A01N63/20;A01N63/22;A01N6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22600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菜 贝壳 丝状 黄斑 防治 方法 培养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调制浸泡液pH值;步骤S2,将贝壳丝状体放入S1浸泡液中浸泡;步骤S3,设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S2浸泡步骤。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所述培养箱体的顶部设有培养单元;所述培养单元沿箱体横向方向分为三个培养基,培养基之间的组成结构相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防治方法采用酸处理可以缩短对紫菜贝壳丝状体的处理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可减少成本投入;培养装置可简化培养后的排液步骤,同时自动监控培养时间,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因时间因素上的偏差,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条斑紫菜的黄斑病初见于6月份,7、8月份的盛夏高温季节,发病初期在贝壳丝状体的边缘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黄色斑点,之后逐渐扩大形成各种大小不等的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丝状体的颜色也由黄逐渐转变为白色,健康部分和病斑部分的交界处略呈赤褐色。此病传染力极强,数天内就可传染到全部贝壳。
在中国文献“条斑紫菜黄斑病的防治技术”(《水产养殖》1995第3期)和中国文献“条斑紫菜丝状体培育的病害及防治”(《水产养殖》第28卷第1期)针对紫菜黄斑病的防治给出了现有技术中常见采用两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在丝状体培育中,若做到培养海水经严格的黑暗沉淀处理,培养室保持通风,一般较少发生病害。对于黄斑病、泥红病等病症,一旦发生,应及时排掉池水,加入淡水浸泡处理48h,并对培养池进行消毒处理,在培养池海水中施加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0.5~1ppm,黑暗沉淀池海水可施加强氯精、二氧化氯消毒处理,有效氯浓度需达到2ppm以上;发病期间要暂停施肥。防治方法2:由于该病的传染力极强,作为积极的防治措施,应发病初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尽早尽快地将患病的贝壳丝状体挑选出来进行隔离治疗。①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生产上最简便的方法是用低比重海水或淡水浸泡。在壳孢子囊枝细胞形成前期,因为壳孢子囊枝细胞数量少,可用淡水浸泡1d,在壳孢子囊枝细胞大量形成后,需改用1.005~1.010的低比重海水浸泡2~4d,待病斑由黄色逐渐转为白色为止,这时才更换沉淀海水继续培养。②可以用100×10-6浓度的对氨基苯磺酸浸泡15h,或用2×10-6浓度高锰酸钾15h。③用2~5×10-6浓度的游离氯海水处理。但根据上述两种防治方法处理后的条斑紫菜如果处理不善仍可复发,同时处理的时间长,效率低、所需投入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防治方法及培养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的防治方法,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防治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制浸泡液pH值;
步骤S2,将贝壳丝状体放入S1浸泡液中浸泡;
步骤S3,设定间隔时间,多次重复S2浸泡步骤。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浸泡液的pH值范围为5.0~6.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育苗池中的贝壳丝状体分成1-5组在浸泡液中浸泡,每组浸泡时间间隔5min,浸泡总时间则为5min~25min,浸泡后用淡水对贝壳进行充分冲洗,保证壳面pH值与淡水pH值相同;
S22:淡水冲洗干净后贝壳丝状体复养;将浸泡后贝壳丝状体采用显微观察壳面情况,测定紫菜丝状体存活率和黄斑病病菌存活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治方法还包括浸泡育苗池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用醋酸或盐酸浸泡育苗池,浸泡时间大于20min;浸泡后用淡水对育苗池充分冲洗至pH值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1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芽菜家用生产设备
- 下一篇:天麻高效有性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