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驾驶模式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7711.6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牛小锋;周申光;刘自敏;孔凡茂;刘天培;张凯邦;刘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00 | 分类号: | B60W30/00;B60W40/10;B60W50/00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驶状态 转弯 车辆驾驶模式 加速行驶 驾驶模式 行驶 制动 倒车 状态自动控制 车辆行驶 低速行驶 整车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驾驶模式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其中,车辆的行驶状态至少包括:直线匀速行驶、直线加速行驶、直线制动行驶、非直线匀速的低速行驶、转弯、转弯加速行驶、转弯制动行驶及倒车;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控制车辆进入对应的驾驶模式。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的状态自动控制车辆进入合适的驾驶模式,减少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提高了整车性能及驾驶员的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驾驶模式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是一种电子控制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上驾驶者可根据驾驶情景如路况,车辆的行驶状态(加速、制动、转向)选择不同的驾驶模式,当选定不同的驾驶模式后车辆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驾驶性能(如运动、舒适、经济等)。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可提高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通过操纵开关下达指令,主控单元接收开关的指令后再把指令通过CAN网络发送给各子系统,其中主要参与响应的子系统有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器控制系统、分动器控制系统、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各子系统通过相应的响应协同工作,使车辆呈现出不同的驾驶性能。
目前的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智能驾驶模式系统开发时先定义不同的驾驶模式(如运动、经济、舒适、稳定等),再针对不同的驾驶模式定义各子系统的性能目标,然后通过联调使各驾驶模式下底盘整体的性能目标满足需求,最终使车辆能根据驾驶者的选择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发挥出最佳的驾驶性能。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可通过直观的人机交互功能将驾驶员当前的操作与车辆所处模式显示出来。
目前的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的缺点如下:
1)目前的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需要驾驶员根据实际的驾驶情形主动进行驾驶模式的切换,它不能根据车辆实际的行驶状态自主选择合适的驾驶模式。
例如,驾驶者选择一种驾驶模式后车辆就表现出特定的驾驶风格后,它不根据车辆实际的行驶状态来调整车辆的性能。如驾驶者选择了经济模式(两驱、发动机高转速、低输出扭矩、加速踏板灵敏度低,偏向经济性),在车辆以中高速稳定行驶时,它能较好的满足驾驶者的要求,但在车辆加速时更应注重驾驶体验,此时要求车辆的驾驶风格更为激烈(四轮驱动、发动机输出扭矩大、油门踏板灵敏度高),此条件下经济模式就不在是最优的选择。因为智能驾驶控制系统不能根据实际的驾驶情形自主切换模式,驾驶员只能手动进行模式的切换。所以在实际行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车辆的性能,驾驶员需要依据车辆的行驶状态,不断地在各种驾驶模式间进行切换,从而增加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进而降低了驾驶体验。
2)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中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电动转向系统都能对整车的横摆力矩进行控制,但在目前的智能驾驶控制系统中电动转向系统主要负责提供转向助力,电动转向系统负责横摆力矩的控制。当目前的智能驾驶模式控制系统上在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多时,主要通过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差别制动来获得修正的横摆力矩,但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制动时整车会出现减速和顿挫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驾驶感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驾驶模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的状态自动控制车辆进入合适的驾驶模式,减少了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提高了整车性能及驾驶员的体验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驾驶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其中,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至少包括:直线匀速行驶、直线加速行驶、直线制动行驶、非直线匀速的低速行驶、转弯、转弯加速行驶、转弯制动行驶及倒车;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控制车辆进入对应的驾驶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7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