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物检测和再识别方法的远程报警装置及远程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1420.4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潍;李建清;谢雨婷;张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G08B25/08;H04N7/18;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唐绍焜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物 检测 识别 方法 远程 报警装置 监控 | ||
1.一种基于人物检测和再识别方法的远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视频采集模块、人物检测与再识别模块、报警模块以及信息传输网络;
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包括基于摄像头的监控设备,对监控范围进行视频采集,并将采集到的视频实时传输至人物检测与再识别模块中;
所述人物检测与再识别模块包括嵌入式处理器与外部存储器;所述外部存储器存储所述视频采集模块传输的视频、人物检测数据库图片以及已知人物身份的人物再识别数据库图片;所述人物检测数据库图片用于嵌入式处理器训练生成用于判断采集到的视频每一帧是否包含行人的分类器;所述人物再识别数据库图片为所要寻找的已知身份的人物;
所述嵌入式处理器使用人物检测与再识别方法对所述视频采集模块采集的视频的每一帧画面进行处理,首先使用人物检测数据库图片训练生成的分类器检测每一帧画面中是否包含行人;若包含人物,则将该画面与所述外部存储器中存储的人物再识别数据库图片一一比较得到相似度结果;并在最大相似度超过设定阈值时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向所述报警模块发送报警短信;
所述报警模块通过信息传输网络接收所述人物检测与再识别模块的报警短信并进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网络由至少两个GSM模块构成;一个GSM模块作为与嵌入式处理器连接的信息发送端,另一个GSM模块为与报警模块相连的信息接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采集模块为至少一个;所述信息传输网络包括一个信息接收端和至少一个信息发送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单片机、显示模块;所述单片机接收所述信息接收端收到的报警短信,并根据报警短信是否含有设备编码判断是否为报警短信并据此控制是否报警,同时控制显示模块显示相应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监控设备编码的液晶显示屏和发光警示灯。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报警装置的远程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通过所述视频采集模块采集监控范围的视频,并将采集到的视频实时传输至人物检测与再识别模块中的外部存储器中;
(2)所述人物检测与再识别模块中的嵌入式处理器对所述视频采集模块传输的视频进行预处理,按照时间顺序以帧格式保存;并对每一帧图片逐一使用梯度方向直方图算法提取特征信息,利用人物检测数据库图片学习生成的分类器检测当前处理图片是否包含行人;若不包含行人,则处理下一帧图片,重复本步骤;若包含行人,转至步骤(3);
(3)嵌入式处理器根据黎曼网状平均协方差法计算当前处理图片中的MRCG特征信息与人物再识别数据库中所有图片的MRCG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按照相似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输出;
(4)判断最大相似度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未超过则认为该行人不是已知身份的人物再识别数据库中的一员;若超过,则认为该行人确实为人物再识别数据库中的一员,此时嵌入式处理器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向报警模块传输报警短信;
(5)报警模块接收报警短信,并判断是否为报警短信;若是,则报警并亮起警示灯并显示报警短信中的设备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程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短信包括警示文本信息与监控设备的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14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延时报警装置及PCBA表面贴装方法
- 下一篇:用于生产流水线的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