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预制件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6812.X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术华;康志坚;丑纪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B28B19/00;B28B1/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肖战胜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预制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构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预制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建造方式大多仍采用现场浇筑的手工作业方式,工业化水平低,生产率低。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对于保温装饰板,传统的生产方式中是将保温板后期与结构层复合,如专利文献CN106166794A公开了一种预制件生产线,包括装饰层生产线和本体生产线,所述装饰层生产线包括按照预制件生产顺序依次布置的浇筑成型线、养护线、切割线及后处理线,所述后处理线上设有保温层安装工位,即保温层是装饰层和结构层硬化成型后将保温层复合在结构层上,具体是操作是用胶进行粘结,但是上述工艺流程复杂,同时增加了成本,结构层与复合层之间的结合主要靠胶进行连接,可靠性不高,胶可能存在老化的情况,留有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工艺简单,结构层与保温层复合效果的保温预制件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结构层与保温层复合效果的保温预制件的生产工艺。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保温预制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序:(1)模具的预处理:至少包括进行模具清理的步骤;(2)配料混合:将原料中的各组分按比例称量后混和均匀,并将所述原料与水配合搅拌均匀,所述原料至少包括水泥和细骨料;(3)混凝土层的布料:将工序(2)中原料与水搅拌均匀后的拌合物浇注在经工序(1)处理后的模具内,振动均匀形成混凝土层;(4)保温层的预处理:将保温层的至少一面进行拉毛和/或开槽处理;(5)保温层与结构层的复合:将经工序(4)处理的保温层放置于已布料后的模具内,保温层经预处理的一面与混凝土层接触,辊压振动使得保温层复合在混凝土层上;(6)养护;(7)脱模。
本发明区别常规的在养护完成后进行后处理操作的过程中使用胶粘剂将混凝土层和保温层粘合的形式,当混凝土层浇筑后,利用混凝土层混凝土的粘结性,直接将保温层复合结构层上,工艺更加简单,另外对保温层与混凝土层的复合面进行拉毛和/或开槽处理,同时辊压振动,使得混凝土层中的浆液嵌入保温层的复合面或开设的槽中,增加保温层与结构层的粘合力,复合效果更好,使用过程不会出现剥落等问题。
优选所述槽纵横交错呈“井”字型。
进一步,所述工序(6)中模具的底模、边模与所述底模之上的保温层之间形成相对独立、密闭的养护空间,利用保温层的隔热性能、保水性能和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水化热对混凝土层进行保温保湿养护。预制件在模具的底模与保温层之间构成的养护空间内独立的进行养护,养护空间密闭可控制混凝土内水分的散失,维持养护空间内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分体系,同时利用保温层的保温性能以及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水化热进行“抱团取暖”式保温保湿,减少养护所需要的热源,如此,本发明在养护环节无需使用养护窑或其他的养护室,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无需使用养护窑等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减少的设施的维护成本。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保温层通常采用XPS、挤塑板等保温板,不适用于高温蒸汽养护。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养护空间的密闭是相对的,并非一定是绝对的密闭,并不表示养护空间与外界完全无能量或物料的交换,即不表示该养护空间内完全没有水蒸气的得失,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的误差,通常保温层与模具的边模接触不紧密,在混凝土层的边部会存在水蒸气的散失,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养护效果,应当认为其构成的养护空间仍然是密闭的,当然,优选养护空间是绝对的密闭。另外,此处所述保温并不代表养护空间内是恒温,更不代表绝热,应当理解只要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就是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工序(6)中将模具叠放组合进行预制件的养护。如此,本发明在养护环节无需使用码垛架或其他支架,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的设施的维护成本,整个工艺生产线的占地面积也大大减少。同时利用保温层的保温性能以及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水化热进行“抱团取暖”式保温保湿。
优选,所述模具设有吊钉,通过吊具实现模具的叠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68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