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8025.9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1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银;蔡河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965 | 分类号: | G08G1/0965;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智能 提醒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为:A、通过摄像头采集车辆前方图像并存储;B、对车辆前方图像处理,提取图像中左右边缘部分的连续图像特征,比对当前与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的连续图像特征,若一致,执行步骤C;C、提取车辆前方图像中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分别计算当前与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中的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所占图像面积并比对,若当前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面积小于前一幅,则执行步骤D;D、启动提醒装置提醒驾驶员。该系统能够在本车停驶状态下根据前方车辆状态自动判断当前车况,并智能提醒驾驶员,使驾驶员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出现因驾驶员忘记观察而仓促起步的情况,提升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汽车驾驶员在等红绿灯或遇到塞车短暂停车时喜欢查看手机,也因此经常出现因为看手机而忘记注意红绿灯或者前方车辆的变化,直到后车喇叭催促才手忙脚乱的进行车辆起步操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整个车流的正常前行,而且驾驶员仓促起步也易造成车辆误操作,甚至由此引发事故。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现有车辆在等待状态时无法智能提醒驾驶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为:
A、通过车辆上设置的摄像头周期性采集车辆前方图像并存储;
B、对采集的车辆前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车辆前方图像中左右边缘部分的连续图像特征,比对采集的当前车辆前方图像与存储的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的连续图像特征,若比对一致,则执行步骤C;
C、提取车辆前方图像中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分别计算当前车辆前方图像与存储的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中的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所占图像面积大小并进行比对,若当前车辆前方图像的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面积小于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中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面积,则执行步骤D;
D、启动提醒装置提醒车辆驾驶员。
所述的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中间位置。
所述的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当比对采集的当前车辆前方图像与存储的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的连续图像特征不一致时,则返回步骤A。
所述的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所述提取车辆前方图像中左右边缘部分的连续图像特征具体为:沿车辆前方图像中左右边沿分别划分5个100*100像素的方格区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提取每一方格区域中的图像特征组成连续图像特征。
所述的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所述比对采集的当前车辆前方图像与存储的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的连续图像特征具体为:比对当前车辆前方图像与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相对应的左右5个方格区域的图像特征,若比对一致的方格区域数量≥5个,则执行步骤C。
所述的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所述车辆前方图像中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所占图像面积大小具体为:识别车辆前方图像中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边缘,设置并获取套接于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边缘上的最小矩形的面积大小。
所述的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若当前车辆前方图像的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面积等于前一幅车辆前方图像中正前方车辆轮廓图像特征面积,则返回步骤A。
所述的车辆跟车智能提醒方法,其中,所述提醒装置包括蜂鸣器、语音提示装置。
一种车辆跟车智能提醒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8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注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面向金属片状工艺品加工的智能制造产学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