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对称式电动轿车变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8726.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乾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3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62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对称 电动 轿车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轿车变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对称式电动轿车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轿车由于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电动轿车大多是通过控制输出电流而改变电动轿车电机的转速,以达到控制行驶速度的目的,这样大范围的电流变化,对各部件的要求较高,电量的消耗也较大,使得传动不合理,电机动力输出与差速器等部件的连接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传动不稳定,而且功能单一,制动效果较差,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电动轿车的整体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对称式电动轿车变速装置,对称式双点驱动,使得传动稳定,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集成化设计使功能完善,而且体积小巧,便于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对称式电动轿车变速装置,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设有驱动输入轴,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之间安装有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输入轴平行并列设置的差速器,所述驱动输入轴和所述差速器之间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中间传动轴,所述驱动输入轴上设有驱动齿轮,两所述中间传动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中间从动齿轮,所述两所述中间传动轴上还分别设有中间驱动齿轮,所述差速器的外部设有与两所述中间驱动齿轮啮合的差速从动齿圈,所述箱体与所述驱动输入轴之间还设有制动机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差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套设有所述差速从动齿圈,所述壳体的两端套设有分别安装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上的输出轴承,所述壳体内设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啮合连接有两个半轴齿轮,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分别连接有输出半轴,两个所述输出半轴分别延伸出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两所述输出半轴与所述驱动输入轴并列位于所述箱体的纵向中心位置的水平面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从动齿轮和所述中间驱动齿轮以所述箱体的纵向中心位置的水平面为中心面对称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制动座,所述制动座内设有套装在所述驱动输入轴上的制动盘,所述制动座上设有制动钳,所述制动钳内设有对称位于所述制动盘两侧的摩擦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特别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中间驱动齿轮的基圆直径小于所述中间从动齿轮的基圆直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机的输出动力与驱动输入轴,经过齿轮啮合联动,最终由两中间驱动齿轮共同啮合差速从动齿圈,使差速器转动,两个驱动点驱动差速器的形式,使驱动更加稳定可靠,差速器再将动力输出到电动轿车的传动轴,既保证了电动轿车的行使能力,也降低了各个电器部件的控制难度,提高了电器部件的使用寿命,制动机构从动力输入端进行制动,能够保证制动的可靠。本发明对称式双点驱动,使得传动稳定,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集成化设计使功能完善,而且体积小巧,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差速器的驱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箱体;11-箱盖;2-驱动输入轴;21-驱动齿轮;3-差速器;31-差速从动齿圈;32-输出半轴;4-中间传动轴;41-中间从动齿轮;42-中间驱动齿轮;5-制动座;51-制动盘;52-制动钳;53-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乾,未经孙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8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电偏航齿轮箱的双支撑输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驱动轴与变速器接口处的防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