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减小静态电流的LED故障关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9120.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3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静态 电流 led 故障 方法 | ||
1.一种能减小静态电流的LED故障关断方法,包括在汽车车灯的LED供电控制电路中,采用线性恒流电路模块来对LED负载模块供电;设置一个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来检测LED负载模块工作是否正常;在LED供电控制电路中,设置一个受控电开关;通过控制所述受控电开关的接通或断开,来控制LED供电控制电路中线性恒流电路模块的参考电压回路的通断;其特征是:
所述的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一三极管TR1、第五三极管TR5、第六三极管TR6,二极管D3,下拉电阻R10和滤波电容C3;其中,第五三极管TR5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TR6的发射极连接后,经第一上拉电阻R1与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TR5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后经第二上拉电阻R2与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TR5的发射极经二极管D3和下拉电阻R10接地;第六三极管TR6的集电极接地,第六三极管TR6的基极经二极管“与门”与线性恒流电路模块中n个线性恒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
所述的受控电开关为第一三极管TR1;第一三极管TR1的基极与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TR1的发射极经上拉电阻与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TR1的集电极与线性恒流电路模块中n个线性恒流电路的参考稳压点对应连接;
所述的LED故障关断方法,将一个开关三极管TRl串联于线性恒流电路参考电压源的回路中做受控电开关;当某颗LED出现开路故障后,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动作;当故障关断电路模块工作时,所述的受控电开关处于截止关断状态,开关三极管TRl直接截止,将线性恒流电路的参考电压源回路切断,线性恒流电路模块的参考电压源回路没有电流流过,则线性恒流电路处于完全不工作的状态,使得LED负载故障时线性恒流电路模块所消耗的静态电流仅为毫安级别的电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减小静态电流的LED故障关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LED供电控制电路至少包括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线性恒流电路模块和LED负载模块;
其中,所述的LED负载模块至少由n个LED分支路构成,每个LED分支路至少包括m个LED,其中n大于1,m大于1;
所述的线性恒流电路模块设置有n个线性恒流电路,每一个线性恒流电路与一个LED分支路对应连接;
n个线性恒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通过n个二极管,与所述的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n个二极管,构成一个“与门”逻辑电路的n个输入端,“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的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的控制输入端连接;
在所述的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中,设置有一个受控电开关;
所述的受控电开关设置在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线性恒流电路模块的参考稳压点之间;
所述受控电开关的第一端或输入端,与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连接,受控电开关的第二端或输出端,与线性恒流电路模块对应连接;受控电开关的控制端与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对应连接;
VCC电源经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输送至受控电开关后与线性恒流电路模块连接,线性恒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LED负载模块相连,对其供电;
当所述的LED负载模块工作正常时,所述的受控电开关处于“导通”连接状态,所述的VCC电源经过输入滤波防反接电路模块和受控电开关,与所述n个线性恒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实现n条支路上流经LED的电流相同;
当任一LED分支路上的某颗LED出现开路故障后,LED故障关断电路模块动作,致使所述的受控电开关处于截止关断状态,将n个线性恒流电路的参考电压回路彻底切断,使得线性恒流电路模块无法工作,所述的LED负载模块彻底断电。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减小静态电流的LED故障关断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受控电开关也可为可控硅或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91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