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3342.8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4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崔益清;刘士全;吴元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肯美煊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薛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涉及电池散热设备技术领域。该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用于对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包进行冷却,所述车辆包括电池包和冷却介质,包括总入口、总出口、冷却结构和支撑结构。冷却结构用于将从所述总入口接收的所述冷却介质沿一流动路径流通并由所述总出口排出。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冷却结构的上部且与所述冷却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由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包对应的多个支撑元件组成,每一支撑元件构造成能够支撑对应的电池包。本发明在冷却结构内部设置冷却介质流通路径,冷却介质在流通路径中流动时不会溢出,不会对电池包及冷却装置造成影响,增加电池包及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逐渐取代原有燃油车辆。电动车辆或者混合动力车辆对于由动力电池(即电池包)提供车辆的全部或部分动力的车辆,通常需要在车辆内布置大容量的动力电池,以提供足够的瞬时功率和尽可能长的续航里程。动力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性能和寿命,甚至发生过热、电解液溢出、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隐患。
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一般在动力电池的一端设置冷却装置,通过向冷却装置中输送冷却介质来冷却动力电池。现有的冷却装置采用将单独的冷却装置单元通过相互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以放置多个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冷却介质通过组装后的冷却装置带走动力电池的热量。冷却介质在组装起来的冷却装置中流通时,容易因密封不严而导致冷却介质溢出。溢出的冷却介质容易造成动力电池短路,大大减小整个冷却装置及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结构简单,冷却液不易溢出的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用于对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包进行冷却,所述车辆包括电池包和冷却介质,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冷却介质的总入口和用于排出所述冷却介质的总出口;
冷却结构,用于将从所述总入口接收的所述冷却介质沿一流动路径流通并由所述总出口排出;和
设置在所述冷却结构的上部且与所述冷却结构活动连接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由分别与多个所述电池包对应的多个支撑元件组成,每一支撑元件构造成能够支撑对应的电池包。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每一支撑元件构造成能够沿着所述冷却结构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
设置在任意相邻两个电池包之间并可接触所述支撑元件的导热部件,用于将所述电池包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冷却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热部件设置成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包,并构造成能够以最大的面积接触或靠近所述电池包。
进一步地,其中,每一支撑元件由至少两个支撑单元一体成型而形成,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单元中任意两个支撑单元之间具有一低于所述支撑单元所在平面的平台,所述平台设置成能够接触到所述冷却结构,并用于支撑所述导热部件;
其中,每一支撑单元构造成能够支撑一个所述电池包;
其中,所述平台沿所述支撑结构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上能够插设一个导热部件。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每一支撑元件包括:
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包;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底面并从所述底面朝着所述冷却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台,用于支撑所述导热部件;
其中,所述凸台沿所述冷却结构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基本上能够插设一个导热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肯美煊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肯美煊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3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盒
- 下一篇:包装盒(大红袍花椒精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