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牵引随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3630.9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忠桥 |
主分类号: | B60D1/24 | 分类号: | B60D1/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李凤林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连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动车牵引随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连接装置是实现全挂车与牵引汽车、半挂车与牵引汽车以及挂车与全挂车之间相互连接的装置。根据汽车列车的组合形式,连接装置可分为牵引连接装置和支承连接装置两大类。牵引连接装置用于牵引汽车与全挂车或挂车与全挂车之间的连接。其载荷特点主要表现为传递纵向力(包括牵引力和制动力)。
通常牵引机动车与挂车的之间使用的挂车架,挂车架有牵引杆和三角架组成,牵引杆连接在前端的牵引机动车的尾端,三角架与挂车固定,牵引杆与三角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牵引机动车在转弯时,通过牵引杆带动三角架,拉动挂车随动转弯。
在国标GB1589及GB7258规定,使用牵引装置,随动车辆须在半径25M的外圆与10.60M的内圆中间的圆弧内转弯,方为达标。现有挂车的中置轴达到主机十米,挂车十三米,组合成拖车全长二十二米,即便如此,依照国标测量汽车转弯摆值经常超过规定不达标。
究其原因,在牵引机动车转弯的过程中,牵引机动车转弯,通过牵引杆以一定角度带动三角架,三角架拉动挂车转弯;在转弯过程中,牵引机动车与挂车之间的距离过大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动车牵引随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机动车牵引随动装置,包括主牵动轴、转向牵引装置、牵引杠、主丝杆、动力控制接头;其中,牵引杠分为A、B两端,牵引杠的A端与转向牵引装置连接,牵引杠的B端安装有通孔滑套,主丝杆穿过滑套通孔位置与牵引杠B端连接;所述的转向牵引装置通过主牵动轴与牵引车连接;主丝杆两端与挂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牵引结构包括副丝杆、伞齿箱、动臂,其中,伞齿箱与主牵动轴相连,副丝杆穿过伞齿箱;四根动臂两两活动连接,成为两根折叠动臂,折叠动臂的活动连接处与副丝杆两端连接;两根折叠动臂的端点相互连接形成前、后两个连接端,其中后连接端与牵引杠的A短连接;前连接端与主牵动轴连接。
更进一步的,副丝杆暴露于伞齿箱外侧的两端的螺旋槽方向相反;两根折叠动臂的活动连接处设有通孔滑套,通孔滑套内部设有与副丝杆两端螺旋槽相契合的滑槽,当副丝杆随伞齿箱转动时,副丝杆两端的折叠动臂通过通孔滑套向伞齿箱靠近,导致前连接端与后连接端之间距离边长。
更进一步的,副丝杆分为A、B两根,两根副丝杆分别贯穿伞齿箱与伞齿箱内部的伞齿相贴合,A、B两根副丝杆贯穿位置相互错开;两根折叠动臂的活动连接处分别与A、B两根副丝杆固定连接,A、B两根副丝杆随伞齿箱转动分别向反方向滑动,两根折叠动臂的活动连接处向伞齿箱靠近,导致前连接端与后连接端之间距离边长。
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杠的B端的通孔滑套内壁上设有与主丝杆表面契合的螺纹沟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丝杆两端设有丝杆轴承,主丝杆两端通过轴承与挂车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安装此牵引装置可使挂车达到十六米,组合成列车二十五米能通过通道圆。且装载商品车不超限。不违法(交警以货物超出车身处罚)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牵引杠B端,2、牵引杠A端,3、通孔滑套,4、主丝杆,5、副丝杆Ⅰ,6、副丝杆Ⅱ,7、副丝杆,8、活动连接处,9、主牵动轴,10、前连接端,11、动臂,12、伞齿箱,13、丝杆轴承,14、动力控制接头,15、后连接端,16、轴承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忠桥,未经杨忠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36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包围式整体空气悬挂系统
- 下一篇:轮缘迫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