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钢管的卸车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4309.2 | 申请日: | 2016-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廖湘辉;余维;周恒;梁准;宋雨桐;毛泽栋;赵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F7/16 | 分类号: | B66F7/1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钢管 卸车 台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的运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压力钢管的卸车台架。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型压力钢管作为疏导承压装置,这些大吨位的钢管通常是由平板拖车运至施工现场,再由钢管运输台车运送到隧洞内部相应的地点进行安装,但是由于施工现场的空间有限,不能使用吊车直接将压力钢管从平板拖车上移至运输台车,所以需要一种钢管卸车台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钢管的卸车台架,可以将大吨位的压力钢管从平板拖车移至压力钢管运输小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力钢管的卸车台架,包括第一弯梁、第二弯梁、四组顶升部和两组桁架,两组桁架分别位于台架的两侧,四组顶升部分别位于台架的四角,第一弯梁和第二弯梁的两端分别与台架四角的顶升部固定连接,两组桁架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梁两端的顶升部上,两组桁架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二弯梁两端的顶升部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一弯梁和第二弯梁的中部分别设有一钢管安置槽,在桁架的下弦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滚轮,在第二弯梁的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车轮组。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部分包括圆筒和液压千斤顶,在圆筒的一端固设有法兰盘,液压千斤顶通过法兰盘与圆筒固定连接,在液压千斤顶的伸长端的端部固设有底座。
进一步的,在台架靠近第一弯梁的一端的两个边角分别设有一块三角板,该三角板的一边与第一弯梁固定连接、一边与桁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桁架靠近第二弯梁的一端设有多个第一耳板,在第二弯梁的两侧的圆筒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二耳板,在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上分别设有一相同大小的通孔,在通孔内置连接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的固定销。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弯梁底部的槽钢,在槽钢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滚轮,槽钢的轴线与第二弯梁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的,钢管安置槽为圆弧形或“V”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液压千斤顶对卸车台架升高或者降低,可以很方便的将压力钢管转运到运输小车上,第二弯梁与桁架采用两块耳板可拆卸式连接,可以使得承载的运输小车能够很方便的从台架内退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弯梁的主视图,图中的液压千斤顶处于伸出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弯梁的主视图,图中的液压千斤顶处于收缩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弯梁的侧视图,图中的液压千斤顶处于收缩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弯梁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桁架的主视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主视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是压力钢管和卸车台架放置在平板拖车上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侧视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四个液压千斤顶同步顶升后,卸车台架将压力钢管顶起,平板拖车从卸车台架下方驶出,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主视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是平板拖车从卸车台架下方驶出后,运输小车驶入到台架的下方,同时液压千斤顶收缩,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主视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在液压千斤顶收缩后,压力钢管被安置在运输小车上,将第二弯梁拆除,台架从压力钢管被拉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8所示:一种压力钢管的卸车台架,包括第一弯梁1、第二弯梁2、四组顶升部4和两组桁架3,两组桁架3分别位于台架的两侧,四组顶升部4分别位于台架的四角,第一弯梁1和第二弯梁2的两端分别与台架四角的顶升部4固定连接,两组桁架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梁1两端的顶升部4上,两组桁架3的另外一端分别与第二弯梁2两端的顶升部4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一弯梁1和第二弯梁2的中部分别设有一钢管安置槽202,在桁架3的下弦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滚轮501,在第二弯梁2的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车轮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4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