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压电叠堆能量回收的汽车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8140.6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8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梅;杨杰;于霄;高乐;韩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H02N2/18;F03G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电 能量 回收 汽车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减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压电叠堆能量回收的汽车 减震器。
背景技术
当前内燃机汽车普遍采用的是普通的液力减震器。液力减振器的作用原 理是: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时,减振器中的活塞在缸筒内也作往复 运动,减振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 一内腔。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的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 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并散到 大气中。由于传统的减震器只起到缓解汽车振动的作用,并不能回收汽车在 振动过程中的能量,这就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基于压电叠堆能量回收的汽车减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压电叠堆能量回收的汽车减震器,包括储油缸筒,储油缸筒内 设置有工作缸筒,所述储油缸筒与工作缸筒之间设置有能量回收装置,能量 回收装置包括压电叠堆,所述汽车减震器工作过程中,油液在工作缸筒和储 油缸筒之间往复运动,带动压电叠堆收缩或者伸长。
具体地,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所述的压电叠堆,壳 体一端通过激振杆与所述的工作缸筒的底面接触,壳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 连接所述的储油缸筒的底面,激振杆一端穿过壳体与压电叠堆接触,激振杆 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激振杆与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端部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激振杆穿过调节螺母与 所述压电叠堆接触;所述弹簧设置在激振杆和调节螺母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叠堆与激振杆接触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激振杆穿过壳体的一端与压电叠堆采用球绞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减震器通过活塞的运 动带动压电叠堆的收缩或者伸长,实现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回收汽车在振动 过程中的能量,避免了能量的浪费;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储油缸筒,2—工作缸筒,2-1—活塞,2-2—活塞杆, 2-3—流通阀,2-4—伸张阀,2-5—补偿阀,2-6—压缩阀,3—能量回收装 置,3-1—压电叠堆,3-2—壳体,3-3—激振杆,3-4—连接杆,3-5—弹簧, 3-6—调节螺母,3-7—压力传感器,3-8—球铰,3-9—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电叠堆能量回收 的汽车减震器,包括储油缸筒1储油缸筒1设置有工作缸筒2,所述储油缸 筒1与工作缸筒2之间设置有能量回收装置3,能量回收装置3包括压电叠 堆3-1,所述汽车减震器工作过程中,油液在工作缸筒2和储油缸筒1之间 往复运动,即油液由工作缸筒2流入储油缸筒1或者由储油缸筒1流入工作 缸筒2,带动压电叠堆3-1收缩或者伸长。
其中,工作缸筒2和储油缸筒1内均充有油液,工作缸筒2内设置有活 塞2-1,活塞2-1连接活塞杆2-2,活塞2-1两侧分别安装有流通阀2-3和 伸张阀2-4;工作缸筒2的底面安装有补偿阀2-5和压缩阀2-6。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通过活塞的运动带动压电叠堆的收缩或者伸长,实 现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回收汽车在振动过程中的能量,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安装在汽车上,设活塞2-1与工作缸筒2底面之间 的腔室为下腔,活塞2-1与工作缸筒2顶面之间的腔室为上腔;当汽车车轮 滚上凸起或滚出凹坑时,车轮移近车架,减震器受到压缩,工作缸筒2内的 活塞2-1向工作缸筒2底面移动,下腔容积减小,其内部油压升高,油液经 流通阀2-3流到上腔内;由于上腔被活塞杆2-2占去一部分空间,上腔内增 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少的容积,因此一部分油液推开压缩阀2-6,流到储油 缸筒1内,流到储油缸筒1的这部分油液作用于所述压电叠堆3-1,使得压 电叠堆3-1收缩,进而产生电荷输出,实现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8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功耗可调减振支架
- 下一篇:一种水汽式自动散热的盘式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