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下水起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7085.5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7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斌;李大军;李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3/06 | 分类号: | B63C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3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下水 起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船舶下水起吊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重力式船台滑(轨)道、干船坞及浮船坞等下水方式会对码头周边环 境造成污染,同时这些传统的船舶下水设施存在明显的建设周期长、维护费用高、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缺点。目前,各造船企业都在研究和寻求新的船舶下水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披露了一种船舶下水起吊结构,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船舶下水起吊结构,包括:
悬吊组件,用于为船舶提供悬吊基础;
矩形的桁架,位于悬吊组件的下方;
第一小车,位于桁架的下方,用于为船舶的艏艉其中一端提供支撑基础;
第二小车,位于桁架的下方,用于为船舶的艏艉另一端提供支撑基础,所 述第二小车与第一小车在高度方向上共面;
多根第一钢缆,桁架的四角分别通过该第一钢缆与悬吊组件连接;
多根第二钢缆,第一小车的两端、第二小车的两端均分别通过第二钢缆与 桁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桁架上设置有沿该桁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横梁以及沿该桁架宽 度方向延伸的纵梁。
优选地,用于悬吊第一小车的第二钢缆下端设置有第一分岔钢缆,该第一 分岔钢缆中部连接于该第二钢缆的下端,该第一分岔钢缆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小 车的宽度边缘的头尾两端;用于悬吊第二小车的第二钢缆下端设置有第二分岔钢 缆,该第二分岔钢缆中部连接于第二钢缆的下端,该第二分岔钢缆两端分别连接 于第二小车的宽度边缘处的头尾两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起重机悬吊船舶下水,过程安全且对环境依赖少;
2、操作简单,实施周期短,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 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的流程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图号标记分别表示:10-悬吊组件;20-桁架;21-第一钢 缆;22-第二钢缆;23-横梁;30-第一小车;31-第二小车;32-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围。
如图1所示,一种船舶下水起吊结构,包括:悬吊组件10、桁架20、第一 钢缆21、第二钢缆22、第一小车30、第二小车31。该悬吊组件10用于为船舶 提供悬吊基础且连接于起重机;桁架20结构为矩形,该桁架20位于悬吊组件10 的下方;所述第一小车30位于桁架20的下方,该第一小车30用于为船舶的艏 艉其中一端提供支撑基础;所述第二小车31位于桁架20的下方,该第二小车31 用于为船舶的艏艉另一端提供支撑基础。具体地,第一小车30支撑的可以是船 头也可以是船尾,第二小车31用于支撑船体的另一端,即与船头相对的船尾或 与船尾相对的船头。所述第二小车31与第一小车30在高度方向上共面。所述第 一钢缆21有多根,桁架20的四角分别通过该第一钢缆21与悬吊组件10连接; 所述第二钢缆22有多根,第一小车30的两端、第二小车31的两端均分别通过 第二钢缆22与桁架20连接。
为了使得桁架20中间具有供船舶上其他设备的悬吊固定的基础,避免其晃 荡和随意摆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桁架20上设置有沿该桁架20长度 方向延伸的横梁23以及沿该桁架20宽度方向延伸的纵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未经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7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